網誌

電影《玩轉腦朋友2》中的「阿焦」與我們的自我意識

在電影《玩轉腦朋友2》(Inside Out 2) 中,「阿焦」是韋莉腦內新加入的情緒角色之一。由於「阿焦」認為韋莉應該致力接近冰球隊的出色球員,藉此增加自己在球隊中取得一席位的機會,因此他接管了她腦海中的控制台。「阿焦」不斷地讓韋莉產生很多擔心的想法,如憂慮自己的表現不好和無法融入團隊中。結果,這讓韋莉逐漸對自己產生了很多自我質疑,亦導致她在比賽中表現不佳和被罰。韋莉這種由焦慮主導的自我意識也令她過度專注於和其他隊員建立新的友誼,傷害了她和另外兩位好朋友的關係。我們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有「阿焦」,這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提示我們可能面臨威脅或危險。事實上,最佳的焦慮水平有助於促進我們取得良好的表現。然而,如果「阿焦」一直佔據腦海中的控制台,這可能會對我們的自我意識產生負面影響。

在心理學研究中,不少理論都提出焦慮與自我意識的改為之間的關係。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高水平的焦慮,他或她有機會過度專注於威脅和危險。當「阿焦」佔據了主導地位,一個人可能會以消極的方式來反思過去的經歷和看待未來。譬如,在電影中,韋莉在床上一直反覆思考自己在第二天的比賽中表現未如理想的情況。結果,一個人就有機會開始質疑自我,繼而試圖採取過度的行動來爭取認可和接受。正如韋莉為了與冰球隊隊友而傷害她兩位親密的朋友。

在電影的後段,「阿樂」在「阿愁」和「阿尷」的幫助下回到韋莉的大腦總部。最初,「阿樂」認為她需要選用所有快樂和美好的記憶來取代韋莉的自我意識,然而,從「阿焦」的經驗來看,經過深思熟慮後,「阿樂」反思自己沒有權利幫助韋莉選擇自我意識。 最終,所有正面和負面的記憶都重新回到韋莉的腦海中。這有助韋莉形成一種新的自我意識,亦即是一種包含正面和負面自我的整體意識。

我們的「自我」都有正面和負面的一面,只有當我們擁有所有這些面向時,我們才能夠發現自己可以根據所面臨的不同情況來自由地選擇如何行動。譬如,如果我們意識到自己開始過度專注於爭取成功而忽略身邊摯親的需求,就可能需要擁抱這些負面的方面。然後,我們可以嘗試從中取得平衡來照顧他人。相反,如果我們反思自己傾向把所有時間都用於照顧或幫助別人,忽略了自己的需求,那麼我們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關注自己的需求。

人類是複雜的,我們的自我意識是動態的。對我們而言,學習更靈活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是非常重要。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產生慾望是一件我們應該要避免的壞事嗎?

從美味的食物到非凡的成就,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體驗到慾望的牽引力。其中一個能夠展現人們擁有渴望被認可和讚賞的天性的日常例子,就是我們希望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渴望獲得更多的「讚好」。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傾向於嚴厲地批評自己突然產生購買名牌手袋的慾望,她告訴我她最近兩個星期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研究不同的著名設計師所設計的手袋。只要她一有空閒的時間,就會不停地滑手機,搜尋很多有關這些產品的資訊。最近幾天,她找到一個自己夢寐以求的手袋,無法控制自己不想起它。在另一邊廂,她不停批評自己有這樣的慾望,整天壓抑自己的想法。她感到非常不安,因為她為自己貼上了「追求物質主義」的標籤。由於她不願意接受自己擁有這種慾望,她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延遲作出購買的行為。然而,她越壓抑自己的慾望,就越抵擋不住購物的衝動。產生購買名牌手袋的慾望真的是那麼糟糕嗎?

沒原因地感到快樂和平靜

人們常常問我,面對這麼多逆境和不確定性,如何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快樂和平靜?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告訴我,她在小學裡教導學生的時候很容易變得煩躁。她班上有一些有特硃教育需要的學生,如患上自閉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不時作出騷擾到他人的行為。一直以來,她對這些學生都很寬容。然而,當她得知即將有一群由政府委派的資深顧問前來觀課後,她開始變得愈來愈容易煩躁。事實上,她對自己抱著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夠好好管理所有學生,並營造到理想的課堂氛圍。結果,她在教學中失去了平靜,尤其是當她無法控制自己的學生的行為時。

突如其來不成比例的憤怒爆發可能與童年創傷有關

有時候,當我們看到某人突然爆發不成比例的憤怒情緒時,或許會認為他或她的脾氣控制能力很差。我們有機會忍不住去評論這個人,並把自己與對方區分開來,如覺得自己比對方有更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在某些有毒關係中,有些人可能會批評另一半無法控制憤怒,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或許是引發對方情緒爆發的人。在對他人作出過早的判斷前,我們也許需要保持謙卑,嘗試了解對方在過去的經歷,並反思自己的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