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與不成熟的父母關係疏離

對於那些從小成長於完整家庭,父母會為自己提供足夠基本需要(如食物、住所和教育)的人來說,他們可能很難告訴別人自己實際上對親子關係感到不滿。當這些人向朋友談及有關與父母欠缺聯繫及他們對自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時,朋友總是叫他們不要抱怨。事實上,很多時候,他們的朋友可能會淡化這些人在童年時期所承受的痛苦所帶來嚴重性,因為他們會認為父母無論如何都會愛護自己的孩子。然而,隨著更深入的交談和理解,這些人可能發現父母的其中一方或雙方並不成熟,似乎無法在溝通的過程中嘗試理解自己的觀點,更似乎沒有興趣關注自己在生活中的需要和困難。我的其中一位成年求助人告訴我,當他向年邁的父母講述自己小時候的社交焦慮時,他的父親回應說:「你怎可能會有社交焦慮?你小時候看起來很正常,常常都很快樂!」事實上,這位求助人因在學校受到同學長期的欺凌,整個童年時期也受焦慮和抑鬱情緒所困擾。

對於不成熟的父母,他們可能無法應對生活複雜的情況,並傾向著重子女有否擔當好作為「孩子」的角色,強調遵守規則。事實上,這些父母可能認為自己作為父母擁有絕對的權利。他們會認為擔當父母的角色能夠保證自己有權對孩子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譬如,一位母親對女兒說:「我想打你便打你,甚至殺掉你也可以,因為我是你的母親。」這些父母的態度是,為人父母意味著自己能夠免於體諒和尊重孩子的界線。

此外,不成熟的父母亦希望子女能夠乖乖順從作為孩子的角色,這種對角色上的強迫傾向實際上驅使他們不斷地強迫孩子以某種方式行事。如果孩子拒絕遵守,父母便會威脅和拒絕他們,也有機會把孩子和與其他家庭成員分隔開來,為孩子帶來莫大的內疚和羞恥感。不成熟父母的這些行為和回應可能向子女傳達一個信息,就是他們是壞人或壞孩子,沒有按照孩子的角色行事。例如,一個具備自戀型人格特徵的父親會不斷期望他的兒子順從和守規。當他的兒子為他購買一個住宅單位讓他享受退休生活時,他表現出蔑視的態度,不斷批評單位的缺陷,這是因為兒子給他買房子的行為與他對兒子需要順從的期望存在矛盾。事實上,這位父親認為父親的角色就是唯一能為家庭付出的人,無論兒子年紀有多大,只有他能夠買東西給兒子。

父母不成熟的成年子女所面對的困難和痛苦,源自父母無法自我反省。他們沒有能力分析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為。他們只是簡單地活在當下,忘記過去自己的所作所為。例如,一位不成熟的父母會忘記自己曾經頻繁地辱罵孩子和把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並期望孩子在事後表現得像沒事發生一樣與他融洽地相處。另一個例子是,一位媽媽忘記自己答應為女兒換掉那雙破舊的鞋子。當女兒在一星期後問及何時能有新鞋子時,她竟然反問女兒自己有作出這個承諾嗎。通常,成年子女向不成熟的父母談及他們過去所做的事情所帶來的傷害時,這些父母往往會反過來指示孩子沉溺過去,甚至質疑為什麼成年子女不能原諒他們或忘記曾發生過的事情。這些不成熟的父母未能明白要從創傷或虐待中療癒是需要時間的。

毋庸置疑,不成熟的父母在自己的童年時期也有機會經歷過童年創傷。作為一個成年的孩子,我們需要向他們表達同理心,並盡可能地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事實上,作出報復或與這些父母斷絕來往對他們並沒有好處。的確,當人們嘗試照顧不成熟的父母前,自己有必要學習如何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需要和創傷。這樣,他們才能在先照顧自己下再照顧父母。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如何以覺察和那些具備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相處?

如果我們在社交圈子或家庭中遇到一些具備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或許很難避免遭受到他們操控。事實上,他們往往因對自戀的飢渴而透過吹噓和欺凌的策略來控制他人,容易令身邊的人掉進他們的陷阱中。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傾向滿足那位在遊樂會中所認識的朋友的自戀需求,對方不論在社交媒體或是聊天群組都是一名活躍分子,不停地吹噓自己,而她總是不假思索頻繁地給予對方讚好或回應。她的回應和讚揚為對方帶來了積極的鼓勵,強化了對方相應的行為。我的另一位求助人則傾向逃離某個社交群組,因為她不願意再受當中一個擁有自戀特質的朋友所欺負。每當她受到欺凌時,她都會禮貌地作出回應,並且不讓對方知道自己實際上是感到不舒服和生氣。有見及此,她的那位朋友認為她接受在群體中被他欺負和控制。假如我們傾向被困於他人的自戀策略,可能會持續地感到渺小和無助。此外,我們的自我形象也有機會受到影響,甚至無法與群體中的其他成員正常交往。那麼,我們可以如何應對具有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所使用的這些策略?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重覆地與自戀型人格的人交往,並被困於關係中?

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人反覆地與具有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交往,甚至一次又一次陷入虐待關係中。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被困於與具備這種特質的男士建立的親密關係中。從表面看,她的男朋友用心關注她在生活上的每個細節,並且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她。譬如,他每天都會陪她上下班,還會為她支付所有的賬單和負擔每月的日常開支。在購物時,他亦會為我這位求助人選購衣服或眼鏡的款式。每當我的求助人沒有按照男朋友的建議,以及對下決定有個人意見時,她的男朋友都會狠狠地批評她的選擇,希望藉此讓她順從他的意思。她的男朋友經常在生活的各方面批評和貶低她,比如外貌、工作能力和智力等。例如,如果我的求助人被行銷人員欺騙了,他會對她說:「你真的很愚蠢!怎會不知道這些是行銷策略?為什麼你會作出那麼糟糕的決定?」漸漸地,我的求助人變得越來越自卑,甚至害怕在生活中作出任何決定。儘管她的朋友勸喻她考慮與男朋友分手,但是她仍然覺得自己非常依賴他,並認為她的朋友建議她作出一些不利自己的事情。在進行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她開始意識到自己過去曾多次與具有類近特質的男性約會。如果沒有和我討論,她自己可能未曾覺察到這種模式。為什麼有些人會反覆地與那些有機會虐待他們的人約會?

面對挑戰和困難時,安定心神是很重要

最近,我其中一位求助人因為工作的晉升機會而情緒出現高低起伏,猶如坐過山車一樣。起初,她對自己申請升職抱有很高期望,更花費大量時間撰寫晉升面試的計劃書。她告訴我,她的上司們曾經表明或會提拔她到更高的職位。在宣佈升職結果的前一天,她認為自己被晉升的機會非常高,因為沒有人通知她任何負面消息。為此,她感到興高采烈,並期待著公佈結果當天能夠得到正面的結果。然而,她最終沒有被選中晉升,感到極為失望,一怒之下甚至想過辭掉工作。她怪責上司們積極鼓勵她嘗試申請晉升,亦沒有在結果公佈前告訴她晉升不成功。她覺得自己沒有受到他人尊重,感覺被排斥在外。我的這位求助人真的知道上司在晉升機會背後的安排嗎?面對這種失敗,她該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