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童年被忽視的成年人 —— 看不見的創傷

在日常生活或我的心理治療工作中,要識別那些曾在童年被忽視的成年人並不容易。這是因為在他們當中很多人可能表面上過著正常的生活,從事賺取豐厚薪金的職業、擁有穩定社交關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事實上,他們可能給人一種能夠自給自足和自力更生的感覺。有時候,他們在事業上的成功會不知不覺間掩蓋了內心的不安全感、自我懷疑和羞恥感。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每次會面時總是以完美的裝扮來展現自己,她在職業生涯中非常成功,在個人生活中也是一位獨當一面的女性。從表面來看,她似乎沒有任何心理問題或困擾。然而,她告訴我她總是缺乏安全感,常常質疑自己的能力。當她的同事向她提出質疑時,她的內心都會感到很焦慮,並反覆思考自己是否被別人發現自己的無能。由於她對自我價值缺乏安全感,因此她對生活各個方面都抱著很高的期望。在治療的過程中,她告訴我她想在性格上提升自己,不想對人過度苛刻或常常批評別人。除此之外,由於她的不安全感,她認為自己不值得尋求心理治療。當我和她探討她的童年經歷時,她一直指出自己的童年生活很正常,因為父母和她同住,並為她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環境和學習機會。我的這位求助人在童年時期缺失了什麼?

我這位求助人在典型的家庭中長大,父親是家庭經濟之柱,每天忙著賺錢養家,而母親則長時間待在家中看電視。她的母親每天都辛勤地做家務和為一家人做飯。然而,在一家人吃飯的時候,父母雙方都沒有說話,總是一聲不吭。我的這位求助人已經習慣了沉默,並把一切收藏在自己的心裡。結果,她從未與父母談論過她的校園生活。在她七歲的時候,她記得有一天和母親一起到百貨公司購物,但是母親卻在逛街的時候把她弄丟了。她一直在店裡徘徊,瘋狂地尋找母親的蹤影。最後,她的母親花了一個小時才找回她。

與這位求助人進行深入的探索後,我和她討論到她在童年時期可能遭受的童年忽視。她傾向把目光從我的身上移開,並不知道自己在童年時期被忽視,因為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小時候有情感需求。那些在童年時期被父母忽視的人往往都表現得非常獨立和自給自足,這是很常見的。他們相信向他人尋求幫助是不安全的。事實上,如果我們在作為朋友或治療師的時候忽視他們的這種信念,並試圖強迫他們接受我們的幫助,或有機會導致他們更加封閉。

通常,在童年時期被忽視的求助人都有一些親密的朋友。在這種情況下,當他們尋求他人幫助時,他們的這些好友都能夠為他們提供支援和幫忙。但是,我們是否需要幫助他們走出「自己一個人的世界」實際上沒有明確的答案。有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足夠的個人空間和獨處的時間。當然,如果他們向我們尋求幫助,我們就應該以同理心和足夠的理解提供協助。如果不嘗試去徹底了解他們的需求,我們就有機會變得苛刻和未能做到創傷知情,只顧強迫他們接受幫助。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產生慾望是一件我們應該要避免的壞事嗎?

從美味的食物到非凡的成就,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體驗到慾望的牽引力。其中一個能夠展現人們擁有渴望被認可和讚賞的天性的日常例子,就是我們希望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渴望獲得更多的「讚好」。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傾向於嚴厲地批評自己突然產生購買名牌手袋的慾望,她告訴我她最近兩個星期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研究不同的著名設計師所設計的手袋。只要她一有空閒的時間,就會不停地滑手機,搜尋很多有關這些產品的資訊。最近幾天,她找到一個自己夢寐以求的手袋,無法控制自己不想起它。在另一邊廂,她不停批評自己有這樣的慾望,整天壓抑自己的想法。她感到非常不安,因為她為自己貼上了「追求物質主義」的標籤。由於她不願意接受自己擁有這種慾望,她付出很大的努力去延遲作出購買的行為。然而,她越壓抑自己的慾望,就越抵擋不住購物的衝動。產生購買名牌手袋的慾望真的是那麼糟糕嗎?

沒原因地感到快樂和平靜

人們常常問我,面對這麼多逆境和不確定性,如何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快樂和平靜?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告訴我,她在小學裡教導學生的時候很容易變得煩躁。她班上有一些有特硃教育需要的學生,如患上自閉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不時作出騷擾到他人的行為。一直以來,她對這些學生都很寬容。然而,當她得知即將有一群由政府委派的資深顧問前來觀課後,她開始變得愈來愈容易煩躁。事實上,她對自己抱著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夠好好管理所有學生,並營造到理想的課堂氛圍。結果,她在教學中失去了平靜,尤其是當她無法控制自己的學生的行為時。

突如其來不成比例的憤怒爆發可能與童年創傷有關

有時候,當我們看到某人突然爆發不成比例的憤怒情緒時,或許會認為他或她的脾氣控制能力很差。我們有機會忍不住去評論這個人,並把自己與對方區分開來,如覺得自己比對方有更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在某些有毒關係中,有些人可能會批評另一半無法控制憤怒,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或許是引發對方情緒爆發的人。在對他人作出過早的判斷前,我們也許需要保持謙卑,嘗試了解對方在過去的經歷,並反思自己的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