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當你在目前的工作中承受沉重的工作量、受到職場欺凌和面對很多不合理的要求,並因此而感到陷入困境時,該如何是好?

儘管在工作和生活之間取得平衡是當今社會普遍的價值觀,但仍然有不少人覺得自己被困於工作中,因工作量和人際關係問題而承受巨大的壓力。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任職於一間跨國公司,她告訴我她的工作量重得不可理喻。她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三時,隔天早上七時又再回到辦公室繼續工作。她一直承受著莫大的壓力,她的直屬上司對她的負擔幾乎沒有同情心,更不斷地向她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以達到公司的目標。我的求助人不但要盡力滿足上司要求,還要管理七位團隊成員,當中部分成員工作態度惡劣,時常表現得非常不合作。除了面對使人透不過氣的工作量和無理的工作要求,她還遇上辦公室的政治和貶低女性等職場問題。每當她升職或獲得巨額獎金時,就會被男同事嘲笑她必定是和高級主管睡在一起才得到「優待」。另外,她還經常遭受同事們暗示她不要有生育的打算。她也曾親眼目睹那些有小孩的女同事被邊緣化並且進一步受到欺凌。然而,她覺得自己被困於目前這份工作,因為她需要在經濟上支持她的父母和兄弟姊妹。她希望能夠盡快儲存足夠的金錢提早退休,這樣就能夠不再在這種有毒的工作環境中工作。面對現在的處境,她能夠做些什麼?

上述我的求助人所面對的情況可能有極端。事實上,如果我們遇上類似的情況,比如是工作量大,或是上司不斷提出無理的要求,我們需要知道自己的極限並果斷地說「不」。當我們因為繁重的工作而手足無措時,需要客觀地看待相關的情況。我們需要告訴自己,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軟弱無能。實際上,這可能正反映公司人手不足的問題。我們又可能會擔心假若我們因工作量問題與上司設立界線,就會因受到批判而影響事業上的發展。但是,假如我們不說出自己的限制,那麼當交付給我們的任務結果不如預期時,就可能會歸咎於我們的能力不足或無能。這樣,我們也有機會在工作上遇上類似的風險。當我們試圖表現得意志堅定時,需要明確及直接地表達對所分配不合理的工作量的擔憂。有時候,我們需要與上司或其他同事交涉和妥協,以分擔公司繁重的整體工作量。對我們來說,在會議上保持冷靜,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擔憂尤其重要。我們需要明白,公司的相關情況並不一定能夠在短時間有所改變。

如果我們在工作環境中受到欺凌,可能不太願意告訴別人,因為擔心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然而,保持沉默只會讓我們感到更加孤立,亦使欺凌者得逞和得到更多的權力。有見及此,我們需要獲得一些支援。假如我們覺得人力資源部能夠提供協助,可以選擇向該部門報告相關的情況。除此之外,向輔導員或臨床心理學家尋求專業協助亦有助於處理與被欺凌相關的負面情緒,包括悲傷、焦慮、恐懼、羞恥和尷尬等。事實上,有時候要改變公司內的女性貶抑文化是不可能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看看我們能做些什麼,以便重新獲得一些控制感。譬如,我的求助人可以選擇進行徹底的規劃,為離開當前公司儲足夠的金錢。在實現儲蓄計劃的期間,她仍然需要留在現在的公司,可能需要與其他不會欺凌她的同事建立正向關係。通過與某些同事結盟和發展社交關係,她更有機會感受到支持。由於她開始計劃在將來離開公司,她重新獲得了控制感,也是決定奪走欺凌者欺負她的機會。 對我們來說,在財務狀況安穩和實現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是非常重要。儘管並非每個人都能夠幸運地在一間擁有健康文化的公司工作,員工的福祉和幸福感可能不獲重視,但是我們可以在工作環境中可以尋求一定程度的控制來照顧我們的身心健康。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麼是心理治療?心理治療只是單純地聊天嗎?

儘管尋求心理治療服務在香港變得愈來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麼是心理治療。許多人都會對心理治療有疑問,例如「為什麼我需要付款給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與朋友討論自己的問題又是否達到一樣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療我的抑鬱症和焦慮症嗎?」;「是不是只有瘋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療?」。要解答以上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心理治療不是什麼。

苦難的兩枝箭

每個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無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傷的心理痛苦。相信沒有人會否定他們曾經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經歷。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那些無可避免的痛苦時顯得如此平靜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卻在面對痛苦時變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這紛亂的世界中擁抱無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過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診斷患病前也一直恆常地規鍛煉身體。四十多歲的她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穩定的事業,亦沒有太多的工作壓力,患上癌症是的確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療的過程為她帶來不少創傷,治療所帶來的各種副作用令她變得虛弱,體重亦明顯減輕,身體出現惡化的情況。經過多個月以來的治療,她的情況得以舒緩,可以逐漸恢復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緩後,她覺得新的生活模式變得難以適應。她還認為自己因為患病而變成一個有缺陷的人,經歷無比的沮喪。由於她可能無法回復以往豐富而積極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恥。此外,即使與腫瘤科的醫生會面跟進情況,亦會讓她經歷高水平的焦慮。事實上,患上癌症後的她已經不再是原來的她,時光無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過上往日的生活,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靜的心態來接納和適應這個新的「自我」?她要怎樣做才能繼續過著快樂和滿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