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成為擁有獨特剛柔並重特質的人

最近,電影《Barbie芭比》成為城中熱話之一,很多人都觀看了這齣電影。在他們當中,不少人可能在童年時期擁有過一個或多個芭比娃娃。誰不想成為那個生活於完美世界中擁有固定形象的理想女性?電影中Barbie生活於芭比樂園,它是一個母系社會,當中由女性佔據主導地位並擔當既重要又成功的角色。由於突然意識到生命的有限,以及她完美身材出現了一些變化,Barbie在Ken的陪同之下前往現實世界尋找她的主人。當Ken了解過現實世界中的父權制度後,他回到芭比樂園對其他Ken進行了相關教育,及向其他芭比娃娃灌輸順從角色的觀念,接管了這個樂園。最終,當Barbie重新獲得掌控權後,她意識到以往的母系制度對於一眾Ken不公平,並為自己對Ken的忽視而道歉。Ken亦意識到自己缺乏身份認同,一生中只懂依賴Barbie。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留意到人們依靠母系或父系觀念來獲得對異性的控制和權力。譬如,一位女士為了擁有完美的身材,以及在企業階梯中獲得最高職位而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甚少關注自己的孩子和丈夫。她也從不嘗試接觸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如悲傷、遺憾或羞恥等。這位女士在家庭中傾向擔任主導的角色,並認為丈夫處於從屬地位。在另一個例子中,一位男士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事業上,同時掌控家庭的一切,期望他的太太成為一個順從的家庭主婦。他不曾傾聽太太和孩子的內心感受,亦沒有意識到太太因被他忽視而感到抑鬱。此外,他很少與自己的情緒建立聯繫,並傾向在面臨巨大壓力時壓抑自己的情緒。事實上,這些人的心理發展不夠成熟,因為兩者都依靠自己的剛陽的特質來生活,習慣以競爭性、支配性、控制性和成就來作為標準。

根據榮格心理學所指,每位男性都有女性的元素,而每位女性也有男性的元素,一個人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覺察到自己的異性元素。然而,這些異性元素往往存放於我們的潛意識中,並經常被我們投射到重要他人的異性身上。例如,上述的男子可能將自己的女性元素投射到他的太太身上,認為表現得有感情和關心是太女性化了。他甚至可能以一種極度男性化的方式行事,藉此誇大他的男性元素。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意識到他將女性元素投射到太太的身上。由於這位男士過於依賴這種投射,他在不知不覺中以此作為整體來生活,實際上他是非常依戀他的太太。對他來說,放棄這種投射是非常困難,導致促成一種男性在父權觀念下刻板的行為模式。

在電影《Barbie芭比》的結尾,Barbie意識到她傾向依賴自己剛陽的男性特質,渴望追求完美、獲得成就和佔據主導的地位。她還鼓勵Ken開展屬於他自己的旅程,尋找兼具男性和女性特質的真實自我。只有當Barbie和Ken認識到自己的異性特質時,他們才能擁有自己的真實身份和獨特性。另外,當他們能夠學會有時候憑直覺來作出判斷和促進培育,以及嘗試與自己的內在情緒建立聯繫,他們才能發展他們的獨特性。與此同時,他們的人際關係就更有機會變得更為健康和豐盛。這樣,他們就不會受到刻板固定的標準所束縛,只以典型的女性或男性的方式生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與童年創傷有關潛在的逃避機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由於難以忍受與他人聯繫所帶來的情緒,因此在不自覺下傾向逃避出席所有社交場合。除此之外,他還有酗酒的習慣,希望透過酒精來擺脫因工作壓力所帶來的焦慮。事實上,他的父親在他童年時期經常虐待他,常常因為一些瑣碎的事而責罵他,甚至對他作出體罰。在整個童年時期,他學會了建立一種應對機制,就是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盡力逃避父親和任何有機會被虐待的情況。另外,他還學會了逃避任何可能觸發與他童年虐待相關情緒的場合,例如受到負面評價和批評的情況。其中一個例子是當他曾經被一位同事欺凌後,他會因為擔心自己再次被欺凌,以及受創傷經歷的記憶影響,不願意出席任何公司團隊的聚會。

為什麼我們在童年時期所發展的核心信念如此頑固?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當發現沒有人注意自己或朋友沒有邀請她出席聚會時,便會確信自己沒有人愛和沒有價值,她亦因此而常常感到沮喪。她在生活上傾向執著於一些次要的細節,而這些細節往往會引發起她各種負面的想法,例如別人都不喜歡她或孤立她等。譬如,當她的同事告訴她他們有自己的午餐聚會時,她便會認為自己被孤立,甚至認為對方是刻意排斥自己。此外,當她的朋友要求她為自己做事時,即使她內心深處不想這樣做,但是她仍然會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取悅他們。事實上,她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朋友的尊重、愛護和關心,以至於很難向他人說「不」。另一方面,她低估了自己在生活中那些應該別人珍惜的正向特質和強項。為什麼她對自己不配被愛和沒有價值的核心信念如此頑固? 我們對自己、他人和世界的信念是從童年時期與重要人物(大多是主要照顧者)互動而開始建立,這些信念是透過一些內部和外部反覆思考的模式逐漸發展。也就是說,如果父母在我們童年時一直批評我們十分醜陋,我們便會擁有「我很醜陋」的信念,並反覆地獲得父母的認可。更重要的事,我們一生中可能在腦海中重覆地出現這些想法。例如,當我們認為自己十分愚蠢並且考試不合格時,便會傾向確認自己的信念,忽略了其他與信念存在矛盾的證據。如果我們重覆利用自己的負面信念來過濾我們的世界,這些信念會因為我們的反覆確認而變得愈來愈強大。簡單而言,如果我們以某種方式思考自己、別人和自己的世界越多,我們便會越相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