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什麼是解離?解離經歷罕見嗎?

你有沒有嘗試過在看電影時被它深深地吸引,感覺像迷失於其中似的?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坐在你身旁的人正在哭泣或在使用手機。你可曾在聽到一些悲傷的消息(如親人的離世)後立刻感到麻木?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不知道自己處於高壓水平,只是在壓力源消失並病倒後才意識到這一點?如果你曾有過類近的經歷,那麼你可能有時會出現輕微解離的情況。事實上,不少研究人員表示解離體驗可按照不同程度分佈於頻譜中。對於很多沒有患上嚴重精神疾病的人來說,偶爾經歷輕微的解離體驗是很常見。另一方面,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例如是解離性身份障礙的患者,他們不時在不同身份之間切換,但他們無法意識這種情況。這種極端的解離體驗並不常見,可以被描述為有問題的精神狀態。

處於解離狀態時,人們有機會體驗到情緒、思想和記憶是欠缺連繫或被分開的。這些元素本應與自我聯繫起來,但在解離下彼此無法互通,亦無法與自我的其他部分聯繫起來。在更嚴重的情況下,自我的某些部分會斷開連繫,解離的部分會主導整個人,並發揮思考和作出行為的力量。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我們的內在有各種面向,並會因應不同角色或所面對的情況而展現特定的一面和作出相應的行為。例如,我們有時會留意到一位女士在與男朋友約會時說話的語調和舉止都像個小女孩。但在工作場合中,她的談吐舉止和工作方式也像一位成功的事業型女性,語氣鏗鏘有力。事實上,這位女士並非解離性身份障礙的患者,她只是在不同情況下展示自己不同的面向。在另一個例子中,我們有時會聽到人們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表現得如此咄咄逼人和大發雷霆,這個不是平常的我。」在帶有攻擊性和感到憤怒的情節中,這個人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當這個人因遭受到他人不公平對待而被觸動時,他或她可能會作出即時反應並表達自己的憤怒,這是有可能的。假如上述提及的兩個人在物質時間上無法完全意識到自我的行為,這些可能是輕微的解離體驗。

那麼,什麼因素有機會導致一個人的解離處於頻譜中更嚴重的一端?研究指出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創傷。要定義創傷,我們需要了解創傷有不同的類型。事實上,定義創傷經歷的關鍵是一個人的幸福感和功能受到影響。根據一些專門研究和治療解離的心理學家所說,創傷並不是指一個事件,它是關於一個人的大腦如何處理該件事。如果一個人在未能在特定創傷事件中整合整個體驗,那麼當中某些元素可能會與其他部分脫節。這有機會導致這個人在將來的經歷也出現解離的情況。譬如,當一名強姦受害者在社交應酬活動中聞到與強姦者相近的香水時,她可能會經歷解離。她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突然感到極度焦慮,但完全不知道背後的原因。這是因為被侵犯的經歷對這位女子來說非常痛苦,讓她難以處理當中所有情緒、想法和其他身體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她有機會難以把所有元素整合到這次經歷中。結果,強姦者的香水氣味與她的痛苦經歷切斷連繫。這樣,當她再次聞到類近的氣味就會被觸動,她無法得知箇中原因,甚至連自己是被這種特殊的香水氣味觸發也不知道。

除了那些因經歷創傷而受傷的人有更嚴重的解離經歷外,在日常生活中體驗輕微的解離是正常和有用的。譬如,我們在進行高度集中的活動時可能需要它來讓我們更為專注。如果你或你認識的人經歷了更嚴重的解離體驗,尋求專業協助是非常重要。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照顧我們的內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購物狂,即使已經負債纍纍,仍然無法控制自己購物的衝動。她幾乎每天午飯時間都會去購物,並經常沉迷瀏覽網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裝、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場,都會有所收穫,絕對不會空手而回。事實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顏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會每天查看那些網上商店的最新庫存,確保自己能夠第一時間到實體店試身並購買。她的購物狂行為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與男友的關係,因為債台高築而無法為籌備婚禮而儲蓄。為什麼她明明意識到自己購物狂的傾向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仍然忍不住繼續瘋狂購物呢?

觀點取替和以整全角度的思考如何有助我們培養幸福感?

在人際關係中,人們都會普遍地把對方視為「好」或「壞」。對某些人來說,當發現自己的密友有缺點時,他們會認為這是無法接受的。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發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當著其他朋友面前說自己的不是。她認為這位朋友沒有把她當作最好的朋友,並且背叛了她。於是,她決定疏遠這位朋友,以及在那個共同的社交圈子中逐漸弧立自己。我的這位求助人無法從不同的角度和整全的模式來感知現實,事實上,她運用了二分法的思維,只能夠分析當前情況的其中一部份,沒有以整全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她的二分法思維和原子分析令她難以培養上豐盛的人際關係和發展成功的事業。她如何能夠學習新的思考模式來增強生活中的幸福感?

面對不確定性,我們更加需要擁抱自己的無知

近日,香港第五波疫情變得十分嚴峻,加劇了很多人的焦慮和恐懼。由於情況暫時仍然未受控,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需要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不少人都害怕受到感染,又擔心有可能被送到隔離營。對於那些面臨失業或公司倒閉風險的人士來說,他們也感到非常憂慮。一眾家長也有機會因孩子需要提前放暑假而苦惱,為子女安排日常活動而承受莫大壓力。面對疫情不斷的擴散,中年人士都非常擔心年邁父母的健康。事實上,第五波疫情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多未知之數,面臨眼前的所有不確定性,我們如何才能保持冷靜地應對這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