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什麼是成人專注力不足及過動症(Adult ADHD)?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他的公司已經工作了十五年,一直以來,他都與同事相處融洽,而且工作表現亦不過不失。然而,當他晉升到中層的管理職位後,便遇到不少與組織和管理相關的工作問題。此外,他亦難以完成上司交託給他的任務及管理好下屬。他的上司對他的表現極為不滿意,最近更給予他警告。他因此而承受沉重的壓力,擔心自己如果再找不到提升工作表現的策略,很大機會會失去工作。到底我這位求助人實際上遇到了什麼問題?經過全面的評估後,得出的結論是他患有成人專注力不足及過動症。對於自己有這個問題,他感到十分驚訝,原因是他指出自己在週末的時間都能夠長時間地專注玩電子遊戲。如果是這樣的情況,什麼是成人專注力不足及過動症?

對於那些患有成人專注力不足及過動症的人士而言,他們常常在表現與大腦執行功能相關的技能中遇到困難。大腦負責執行功能的區域位於前額葉皮層,讓我們能夠集中注意力、進行計劃和組織資訊等。事實上,成人專注力不足及過動症的患者的大腦未能產生足夠或有效地運用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s)、多巴胺(dopamine)和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多巴胺對於我們實現目標和獲得獎勵的感覺很重要,而去甲腎上腺素有助我們在處理某些任務時不會被干擾而分心。患有成人專注力不足及過動症的人無法好好運用這些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導致他們在集中注意力和堅持執行自己的計劃產生問題。

其中一個患有成人專注力不足及過動症的特徵是他們無法過濾那些讓自己分心的元素,未能保持專注來完成重要的任務。結果,他們難以專心地完成那些他們認為無聊沒趣的任務,並且很容易迷失於自己的想法和白日夢中。當身處的地方周圍發生一些事情時,他們亦會很容易因此而分心。另一個與執行功能相關的缺陷是這些患者無法組織和計劃,對於著手處理組織的工作和活動感到非常困難。事實上,他們經常忘記與別人約好的會面和工作的期限。由於未能好好計劃和組織,他們很有可能會出現拖延的傾向。

由於大腦前額葉皮層的功能障礙,成人專注力不足及過動症的患者也可能有衝動控制問題。他們往往都會在對話中頻繁地打斷別人的說話,有時間可能會在中途突然切換活動或任務。有鑑於此,他們很大機會在生活中作出衝動的決定或選擇。此外,衝動控制的問題有機會令患者難以調節或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對這些情緒的反應。事實上,他們會比較容易被他人激怒和感到沮喪。同時,他們可能會常常發脾氣,持續地遭受不穩定的情緒所影響。

除此之外,患有成人專注力不足及過動症的人士欠缺認知靈活性,也就是說,他們很難在任何特定的情況下想出不同的方案去解決問題。對他們而言,他們很容易會不斷重複犯下同一個錯誤,因為沒有能力以一個新的方式來解決相同的問題。他們亦難以就自己的想法和衝動的行為作出反思。事實上,要改變他們的觀點和意見是非常困難,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他們都無法接受別人的觀點和看法。

要留意的是,並非所有成人專注力不足及過動症的患者都具有以上的缺陷或問題。每一名的患者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獨特的問題組合。如果你、你的親人或朋友都有以上提及的問題,建議尋找專業的評估服務。由於人類的大腦都可以根據神經可塑性繼續發展,因此成人專注力不足及過動症的患者仍有機會透過心理治療或教練學來改善其執行功能。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靜觀近年如此受歡迎?練習靜觀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靜觀練習近年在很多國家興起,不論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眾都可能會參加一些靜觀課程,例如靜觀減壓課程(MBSR)或是靜觀認知治療(MBCT)。世界各地的學校也逐漸引入靜觀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業機構亦在企業培訓的計劃中加入靜觀的元素,透過靜觀改善員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們的工作表現。到底靜觀是什麼?為什麼靜觀變得愈來愈受歡迎?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身份認同問題和不穩定的人際關係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兩個核心特徵是身份認同障礙和經常處於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他們擁有持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識。在心理學上,「自我」或身份是個人在自我反省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概念。事實上,根據美國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的說法,「自我」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包括物質自我、精神自我、純粹自我和社會自我。物質自我是指我們的身體存在於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和主觀感覺,也就是心理層面上的自我;純粹自我是個人在不同時間和背景下對自我的感覺有連貫性;社會自我就是在與其他人的關係中獲得自我形象的認可。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對於整合以上不同層次的自我會遇到不少困難,因此未能建立一個穩定和整合的自我。他們無法建立連貫的自我敘事,難以回答「我是誰?」或「我需要什麼?」之類的問題。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心理治療是什麼?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在我執業的二十年裡,不少人都問過我相類似以下的問題,包括「心理治療只是閒聊嗎?」或是「心理治療中的聊天與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間的閒聊有什麼不同?」。事實上,這樣的問題就好像問及「專業攝影師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兩者都忽視了臨床心理學家和專業攝影師的專業,以及當中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