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沉迷於社交媒體? 抑或沉迷於自我?

毫無疑問,我們大多數人都習慣利用社交媒體應用程式來進行虛擬社交,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繫。不少人會把在社交媒體發佈照片或帖文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成為某種「儀式」,例如在享受美食前要拍下照片和在進行身體鍛練期間拍照展示自己擁有良好的健康習慣。事實上,當我們所發佈的帖文或照片獲得積極的評論和反應時,所帶來的正面回饋能夠強化這些行為,並促使我們不停地在社交平台上發佈自己的生活。每當家人和朋友一次又一次地給予我們正面積極的評價或反應,實際上亦加強了我們對自己正面的看法。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們便會對自己的看法變得更為固定。也就是說,我們有機會把自己定型於我們渴望投射在社交媒體的某個形象。

例如,如果一個人希望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認為她是一位「好太太」和「好媽媽」,她可能會透過發佈帖子來實現自己這個願望。當她的家人和朋友多次對她所發佈的帖子或照片作出積極的評價和反應時,她便開始形成自己是一位「好太太」和「好媽媽」的自我意識。事實上,每當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獲得其他人的正面留言或反應時,大腦中的多巴胺水平就會增加。結果,我們會立刻感到自我感覺良好和興奮。有研究證據表明,這種透過增加大腦多巴胺水平的獎勵性學習是會讓人上癮的。長遠來說,我們只會渴望獲得更多的多巴胺,並無法控制自己不停地追求滿足從帖子中獲得積極評論和反應的衝動。

使用社交媒體來創立或建構「自我」的角色並沒有錯,無可否認,我們在一定的程度上需要建立一種穩定的自我意識。譬如,我們需要有一種健康的看法,希望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成為一個足夠好的人。我們可以透過發佈健康生活或自己的成就的帖子來告訴家人或朋友有關自己的生活點滴,這除了是平常不過的事情,也是他人建立連繫的其中一種方式。然而,如果我們極端或過度地利用社交媒體來提升自我,便有機會對自我上癮。在極端的情況下,我們的生活可能會變成只為了尋求他人的認可,獲得世界的關注和欽佩。最終,我們可能會在看待「自我」時存在偏見,更有機會地變得自大,誤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很多人類的心理問題都與人們對自我的成癮相關。如果我們渴望全心全意地投入生活和對自我有更客觀的認識,我們可能需要學習不那麼沉迷於專注「自我」。若果我們放棄在社交媒體上創造一個角色展示於他人面前,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豐富和有意義。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更有機會嘗試去體驗和專注於當下的生活。例如,與其在晚餐時專注於創建引人注目的帖文和修葺照片,我們不妨嘗試專注於品嚐眼前的食物。這種把注意力轉向內在的方式有助我們更加覺察真實的自我,而非專注於我們想向他人投射的角色。

當然,為了忠於自己,我們並非要過著沒有任何角色的生活。事實上,我們可以嘗試在獲得他人對自己成就認可的和保持全然覺察地體驗生活之間取得平衡。只要我們時刻牢記著需要客觀地看待自己,不時在社交媒體發佈帖子來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壞處。透過這樣做,我們便不會太過在意自己的成功或失敗,過上真正平靜的生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靜觀近年如此受歡迎?練習靜觀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靜觀練習近年在很多國家興起,不論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眾都可能會參加一些靜觀課程,例如靜觀減壓課程(MBSR)或是靜觀認知治療(MBCT)。世界各地的學校也逐漸引入靜觀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業機構亦在企業培訓的計劃中加入靜觀的元素,透過靜觀改善員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們的工作表現。到底靜觀是什麼?為什麼靜觀變得愈來愈受歡迎?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身份認同問題和不穩定的人際關係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兩個核心特徵是身份認同障礙和經常處於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他們擁有持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識。在心理學上,「自我」或身份是個人在自我反省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概念。事實上,根據美國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的說法,「自我」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包括物質自我、精神自我、純粹自我和社會自我。物質自我是指我們的身體存在於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和主觀感覺,也就是心理層面上的自我;純粹自我是個人在不同時間和背景下對自我的感覺有連貫性;社會自我就是在與其他人的關係中獲得自我形象的認可。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對於整合以上不同層次的自我會遇到不少困難,因此未能建立一個穩定和整合的自我。他們無法建立連貫的自我敘事,難以回答「我是誰?」或「我需要什麼?」之類的問題。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心理治療是什麼?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在我執業的二十年裡,不少人都問過我相類似以下的問題,包括「心理治療只是閒聊嗎?」或是「心理治療中的聊天與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間的閒聊有什麼不同?」。事實上,這樣的問題就好像問及「專業攝影師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兩者都忽視了臨床心理學家和專業攝影師的專業,以及當中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