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經歷童年創傷的人,如何學習建立信任?
今天,我步行至港鐵站去上班的途中,看到一位女士在街上遛狗,那隻狗似乎是被救援並收養的。與此同時,另一位老太太推著手推車正向他們走近,那隻狗不願意繼續跟著女主人散步。牠看起來非常害怕,擔心前方可能有威脅。儘管和主人一起散步,但牠還是不相信自己在街上是安全的。狗隻被前主人虐待後變得難以信任一般人是很普遍的現象。事實上,與遭受虐待的狗類似,曾經經歷童年創傷的人也被發現很難信任他人。他們有機會不信任任何人,或是與所有人保持一定距離。相反,部分人可能會錯誤地相信那些操縱或虐待他們的人。
當一個人在童年時曾受到重要家庭成員的傷害,他或她在成年後對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人會更加警惕,這是合理的。這些人可能抱著一個信念,就是如果小時候應該給他們愛和照顧的人傷害了他們,那麼這些不是我的家人的人也很有可能會傷害他們。他們在長大後可以如何學會信任?
對他們來說,重要的是要了解信任並非一個二元的概念。也就是說,我們不需要決定是否完全信任某人或不完全信任某人。我們需要每時每刻及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是否信任某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光明和陰暗的一面。有時候,別人可能有良好的意圖,我們可以信任他們並與他們建立聯繫。但另一些時候,基於某些因素,他們可能懷有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的意圖,這樣我們就需要警惕,避免完全信任他們。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在與人相處和交流時培養對當下的意識。
以我在上述提到的那隻狗為例,如果牠是一個人並且能夠專注於當下,或許會意識自己對正在走近的老太太產生恐懼和不信任。這種對有可能存在的威脅或危險的覺察力可以使牠與恐懼保持距離。此後,那隻狗就可以更清楚地觀察老太太的手推車,進一步評估是否面臨危險。如果發現沒有相關的威脅和危機,那麼牠的恐懼可能會消退,並且提升對當前環境的信任。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狗隻可能沒有能力理解手推車是什麼。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恆常進行靜觀練習,以及在與人交流時保持對當下的覺察。對於那些曾經因童年創傷而受傷的人來說,學習建立信任是一段漫長的旅程。透過練習,他們可以學習如何在生活中與他人培養更健康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