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擔憂太多其實可能是一種逃避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往往在進行演講前會有很多擔憂,譬如他會擔心自己在演講期間腦海突然一片空白,或在演講期間犯下不必要的錯誤。除此之外,他還擔心觀眾會對他的表現作出負面的回應。儘管他已經為演講的題目作好充分的準備,但是他仍然非常擔心自己在演講結束時的問答環節無法回答觀眾所提出的問題。在演講前的數個小時,他一直反覆地思考自己的擔憂,亦會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而感到苦惱。通常,當他正式進行演講時就不會有什麼問題,而且表現得非常優秀。然而,隨著時間的過去,他在每次發表演講前的焦慮情緒變得越來越高。每一次需要為工作發表演講之前,他都被自己的焦慮和憂慮壓得喘不過氣。

這位求助人在進行公開演講前都會經歷強烈的焦慮。事實上,他傾向早數個小時前就開始擔心即將發生的事件,嘗試藉此避免在事件發生前體驗焦慮,這種對未來的關注讓他無法活在當下。如果他在演講前幾個小時沒有經歷過焦慮,他便無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焦慮。在這個的情況下,由於焦慮的體驗被阻攔,他並沒有暴露於焦慮中。結果,這樣干擾了他處理與預期演講相關的情緒,無法有效地調節它們。事實上,要減少他在演講前的焦慮,讓他在預期的階段暴露於逐漸增加的焦慮中是有必要的。對他而言,重要的一點是他需要明白在進行公開演講前感到一定程度的焦慮是正常和具備適應性的。此外,從長遠來看,這位求助人將威脅與發表演講聯繫起來,並提前幾個小時來擔心演講。

如上述我那位求助人一樣,患有廣泛性焦慮症的人大多傾向於避免體驗焦慮。他們可能會嘗試透過擔憂來分散自己的專注力,但實際上令他們無法因應當下的情況和環境作出具有適應性的反應。與此同時,這限制了他們應對當前環境的行為模式。例如,我的那位求助人在演講前數個小時開始反覆思考自己的擔憂,限制了他應對突然更改的日程的能力,亦不知如何處理上司在最後一刻建議更改部分演講內容的提議。事實上,當一個人在充滿憂慮時的情緒阻塞也有機會讓人無法有效地運用自己的情緒訊息,阻礙了他或她從當前環境中獲得訊息,難以有效地作出反應。譬如,如果一個人不停地反思自己的憂慮,他或她則有機會無法在參與社交活動中獲得足夠的資訊來與他人建立關係,未能因應情況作出適當的回應。

對於那些患有廣泛性焦慮症或社交焦慮症的人來說,當他們對某件事情(如進行公開演講)感到焦慮時,採取接受的態度尤其重要。為了提高對當下焦慮的覺察,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需要注意自己在預期事情發生的期間內部所有升起的事情。透過靜觀,一個人能夠意識到正在升起的只是念頭、情緒和感覺。如果一個人能夠以慈悲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經驗,那麼他或她將更有能力以有效的方法來處理自己各種的情緒。長遠而言,這個人在發生事件前的擔憂可能會逐漸減少,並能夠透過更具適應性的策略來應對不同事件。

如果我們傾向於反覆思考自己的擔憂,那麼定期進行靜觀練習(如靜坐練習或身體掃描)會為我們帶來益處。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以開放和好奇的態度練習關注自己內部和外部刺激是很重要。如果我們能夠加以培養對自身內部和外部刺激的同理心,從長遠來看,我們便更有機會減少自己在生活中的憂慮。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當我們對外界壓力反應過度時,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

在一生中,我們都無可避免地承受過壓力。有時候,由於人類的局限性和受環境因素所影響,我們有機會因為壓力事情而經歷創傷。結果,基於這些創傷對我們的影響,我們可能會在往後的日子因面對類似的外部壓力源而作出過度反應。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之前的親密關係中經常被她的前男友批評和貶低。在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我的求助人覺得自己是渺小無能的,在事業上不可能有任何的成就。與前男友分手後,她在一家公司任職中層管理人員。事實上,她的工作表現非常出色,更在最近升職了,新的工作崗位是由一位非常挑剔的上司所管理和監督。一天,她的上司對她所寫的商業計劃給了一個小小的負面評論,並建議她修改一下。她在會議中突然變得極度情緒化,直截了當向上司表達出防禦反應,令她的上司感到非常驚訝。過了一會兒,她反思自己在會議中的防禦心理,認為自己反應過敏了。在事情發生的第二天,她就自己的過度反應向上司道歉。

我們如何能夠有效地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和認知?

當我們面對挑戰或困難時,通常都會經歷各種負面情緒,如悲傷、焦慮或憤怒等。我們或許會很努力地擺脫它們,這也是人之常情。在經歷這些負面情緒時,往往亦伴隨著負面認知。譬如,一位被上司批評的員工可能會感到羞恥,並認為自己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如果我們嘗試與朋友分享我們的負面情緒或負面認知,他們可能傾向建議我們進行正向思考,這樣就會感到更加積極。然而,這實際上是說易行難。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無論如何努力擺脫這些負面情緒或認知,它們都難以消失。事實上,當這些負面情緒出現時,我們可以嘗試接納它們並以開放的心態來處理。那麼,我們該怎樣做?

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對被遺棄的恐懼

如果你認識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的人,可能會體驗到他們為了避免被重要他人遺棄而作出的發狂行為。譬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非常擔心她的男朋友遺棄她,只要對方沒有接她的電話或不回覆她的訊息就會不知所措。由於獨居的關係,以及在下班回家後感到非常空虛,她經常不斷地向男朋友或其他人打電話和傳短訊。有時候,她在白天受到上司嚴厲的批判後承受莫大的壓力,就會感到極度悲傷和孤獨,需要持續與某人通電話或使用社交應用程式向朋友傳訊息來應對。有一天,當她無法透過電話和短訊聯絡到她的男朋友時,感到異常焦慮,並反覆思考他正與另一位女生約會。她給男朋友打了超過二十通電話,無間斷向他發送一個又一個的短訊。由於她的男朋友已經超過一個小時沒有任何的回覆,她沮喪得無法專心做飯。除了呆坐在那裡等待男朋友聯絡她之外,她什麼事情也沒有做。在一個多小時後,她的男朋友回電詢問她是否有什麼急事,她卻憤怒地責罵對方為什麼不跟她聯繫,更質問他是否和別人約會。她的男朋友感到很失望,回應說他剛才因為正和他的大老闆開緊急會議,所以沒辦法及時聯繫上她。使他驚訝的是,他們明明已經在一起一年多,為什麼只是一個小時她也無法承載自己的擔憂和控制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