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成為擁有獨特剛柔並重特質的人

最近,電影《Barbie芭比》成為城中熱話之一,很多人都觀看了這齣電影。在他們當中,不少人可能在童年時期擁有過一個或多個芭比娃娃。誰不想成為那個生活於完美世界中擁有固定形象的理想女性?電影中Barbie生活於芭比樂園,它是一個母系社會,當中由女性佔據主導地位並擔當既重要又成功的角色。由於突然意識到生命的有限,以及她完美身材出現了一些變化,Barbie在Ken的陪同之下前往現實世界尋找她的主人。當Ken了解過現實世界中的父權制度後,他回到芭比樂園對其他Ken進行了相關教育,及向其他芭比娃娃灌輸順從角色的觀念,接管了這個樂園。最終,當Barbie重新獲得掌控權後,她意識到以往的母系制度對於一眾Ken不公平,並為自己對Ken的忽視而道歉。Ken亦意識到自己缺乏身份認同,一生中只懂依賴Barbie。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留意到人們依靠母系或父系觀念來獲得對異性的控制和權力。譬如,一位女士為了擁有完美的身材,以及在企業階梯中獲得最高職位而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甚少關注自己的孩子和丈夫。她也從不嘗試接觸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如悲傷、遺憾或羞恥等。這位女士在家庭中傾向擔任主導的角色,並認為丈夫處於從屬地位。在另一個例子中,一位男士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事業上,同時掌控家庭的一切,期望他的太太成為一個順從的家庭主婦。他不曾傾聽太太和孩子的內心感受,亦沒有意識到太太因被他忽視而感到抑鬱。此外,他很少與自己的情緒建立聯繫,並傾向在面臨巨大壓力時壓抑自己的情緒。事實上,這些人的心理發展不夠成熟,因為兩者都依靠自己的剛陽的特質來生活,習慣以競爭性、支配性、控制性和成就來作為標準。

根據榮格心理學所指,每位男性都有女性的元素,而每位女性也有男性的元素,一個人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覺察到自己的異性元素。然而,這些異性元素往往存放於我們的潛意識中,並經常被我們投射到重要他人的異性身上。例如,上述的男子可能將自己的女性元素投射到他的太太身上,認為表現得有感情和關心是太女性化了。他甚至可能以一種極度男性化的方式行事,藉此誇大他的男性元素。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意識到他將女性元素投射到太太的身上。由於這位男士過於依賴這種投射,他在不知不覺中以此作為整體來生活,實際上他是非常依戀他的太太。對他來說,放棄這種投射是非常困難,導致促成一種男性在父權觀念下刻板的行為模式。

在電影《Barbie芭比》的結尾,Barbie意識到她傾向依賴自己剛陽的男性特質,渴望追求完美、獲得成就和佔據主導的地位。她還鼓勵Ken開展屬於他自己的旅程,尋找兼具男性和女性特質的真實自我。只有當Barbie和Ken認識到自己的異性特質時,他們才能擁有自己的真實身份和獨特性。另外,當他們能夠學會有時候憑直覺來作出判斷和促進培育,以及嘗試與自己的內在情緒建立聯繫,他們才能發展他們的獨特性。與此同時,他們的人際關係就更有機會變得更為健康和豐盛。這樣,他們就不會受到刻板固定的標準所束縛,只以典型的女性或男性的方式生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兒童時期的人際創傷的心理治療

在我心理治療服務中,比較常見的求助者是經歷人際創傷而尋求心理治療的人士。很多臨床問題,包括臨床完美主義、依附問題、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機會與求助者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創傷經驗有關。一段健康的母嬰關係能夠促進小孩安全型依附的發展,媽媽能夠敏銳地對嬰兒發出的訊號作出反應,在幫助他們建立安全感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從更廣泛的意義理解香港人身份認同的發展

自1997年以來,香港人面對這個城市不同方面的變化。很多人在思考香港人所面對的事情時,都會問我有關身份及其發展的問題。到底什麼是身份呢?如何能夠概念化一個人在生命中的身份發展?當我們把「香港」稱為自己的家鄉時,可能會透過份享自己的文化或是以獨特的敘事來界定自己是香港人。有些人在面對這個城市中一些可以預見的變化時,可能擔心會因此而影響正在處於不同生活階段的香港人的身份發展。事實上,對於香港人這種特殊身份的改變仍然充滿很多不確定性。如果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研究身份發展的概念,便有機會意識到任何身份發展都存在許多個人上的差異。

面對逆境是英雄之旅的一部分

美國超級英雄電影《奇異博士》描繪了一位富有而著名的神經外科醫生的「英雄之旅」,這位醫生就是傲慢的奇異博士。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雙手受到創傷,令他無法進行手術。在尋求治療雙手的旅途中,他前往卡瑪泰姬(Kamar-Taj) 尋求巫師的幫助。經過巫師和古一的培訓,奇異博士的雙手康復了。奇異博士決心踏上保護地球的旅程。根據美國文學教授Joseph Campbell的說法,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這是一段尋求真實自我的旅程,我們能夠在生活上做一些比自己更偉大的事情,從而獲得內在的滿足,感受生活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