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腦會發生什麼? (二)

我於上星期的網誌中講及當一個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戰鬥或逃跑反應),便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的癥狀,重覆經歷恐懼。在這種情況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腦的神經系統不斷地提醒他有威脅的警報。到底有什麼可能的原因導致大腦的警報系統過度敏感,並不斷發出虛假警報呢?

要解釋這一點,就讓我先介紹三個特定的大腦區,就是杏仁核、海馬體和前額葉皮層。杏仁核是邊緣系統的其中一部分,負責管理我們的情緒反應。當我們受到威脅或感到危險時,杏仁核會作出迅速的反應,啟動了戰鬥或逃跑反應。而海馬體就是記憶的中樞,記錄事件的時間順序,並通知理性的大腦。前額葉皮層就是理性的大腦,幫助我們理解事件後作出最合適的選擇。

當一個人發展創傷後壓力症的癥狀時,在這三個大腦區域中的連繫會受影響甚至中斷。正如我在上一篇網誌提到,當一個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即使他知道當下沒有威脅或危機,但仍然會持續釋放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背後的原因是杏仁核不斷地發出虛假警報。

如果在這個時候,海馬體能夠介入並通知和前額葉皮層創傷事件已經完結了,那麼理性的大腦可以抑制杏仁核的反應並使身體恢復平衡。而到底什麼原因導致海馬體衰竭?當一個人的壓力水平很高時,所釋放的壓力激素會使海馬體失去功能。結果,事件的時間順序未得到被準確地記錄,因此理性的大腦永遠不會收到創傷已經結束的訊息。正因杏仁核不受前額葉皮層的抑制,導致激素持續釋放,通知作出戰鬥或逃跑反應。

事實上,創傷後壓力症的病徵是有關大腦內的機制的瓦解而非患者的個人弱點。基於這樣,我們可以更應同情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我不能阻止自己不停滑手機?社交媒體成癮與神經系統的關係

最近發行的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探討了社交媒體危害使用者的現象,包括對使用者的利用、社交媒體成癮問題、以及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和在政治上的使用。你是否有朋友無法控制自己每天過度使用社交媒體?你是否經常無法控制地開啟社交媒體?你是否遇到一些朋友每天都會在社交媒體上多次發佈有關自己個人生活的照片或貼文?

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很多從事航空業工作的人士,包括飛機師、空中服務員都因疫情而失業。當中有不少人能夠跳出原來的框框,透過積極的態度和創造力開展新的事業。其中一個例子是一名香港的飛機師在失業後考獲巴士駕駛執照,並成功轉行成為巴士司機。他的靈活性啟發了我們無需在固定自我形象的框架內束縛自己。好消息是當任職了幾個月巴士司機後,他又重新獲得飛行員的工作。人類很容易運用左腦來進行標記和分類,以便我們可以更具體地了解自己。但問題是,我們的自我形象是一種幻象嗎?

對童年缺乏父母的愛與培育的哀悼

在新上映的漫威電影《尚氣》中,其中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尚氣與父親文武之間的關係。由於尚氣在年幼時喪母,因此父親對他的教養非常嚴厲和苛刻。尚志的童年毫不典型,而且對父親的感情也十分複雜。事實上,在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尚志甚至為了拯救母親的家鄉,可能需要殺死自己的父親。對於那些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父母足夠培育的人來說,他們在成年後的生活遇到各種的困難是很常見的。例如,有些人可能會因為缺乏一個榜樣而難以與別人保持豐盛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無法與他人交往。實際上,孩子在童年的時期需要透過父母提供不同種類的培育方式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