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14, 2020
社交圈子中的冷漠可能與發展時期創傷有關
我很多求助人也有著不同程度的社交焦慮。有些是很成功的專業人士或商人,他們具有足夠的社交技巧及能夠與其他人相處融洽。有些則是傾向迴避與他人接觸,甚至完全斷絕社交聯繫。表面上,有社交焦慮的人會傾向在某些社交圈子中疏離自己,亦非常害怕別人對自己作出負面評價。他們傾向認為別人對他們的社交表現寄予很高的期望。他們在社交聚會後常常感到非常疲倦,及後亦需要一段長時間休養。
我於上星期的網誌中講及當一個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戰鬥或逃跑反應),便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的癥狀,重覆經歷恐懼。在這種情況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腦的神經系統不斷地提醒他有威脅的警報。到底有什麼可能的原因導致大腦的警報系統過度敏感,並不斷發出虛假警報呢?
要解釋這一點,就讓我先介紹三個特定的大腦區,就是杏仁核、海馬體和前額葉皮層。杏仁核是邊緣系統的其中一部分,負責管理我們的情緒反應。當我們受到威脅或感到危險時,杏仁核會作出迅速的反應,啟動了戰鬥或逃跑反應。而海馬體就是記憶的中樞,記錄事件的時間順序,並通知理性的大腦。前額葉皮層就是理性的大腦,幫助我們理解事件後作出最合適的選擇。
當一個人發展創傷後壓力症的癥狀時,在這三個大腦區域中的連繫會受影響甚至中斷。正如我在上一篇網誌提到,當一個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即使他知道當下沒有威脅或危機,但仍然會持續釋放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背後的原因是杏仁核不斷地發出虛假警報。
如果在這個時候,海馬體能夠介入並通知和前額葉皮層創傷事件已經完結了,那麼理性的大腦可以抑制杏仁核的反應並使身體恢復平衡。而到底什麼原因導致海馬體衰竭?當一個人的壓力水平很高時,所釋放的壓力激素會使海馬體失去功能。結果,事件的時間順序未得到被準確地記錄,因此理性的大腦永遠不會收到創傷已經結束的訊息。正因杏仁核不受前額葉皮層的抑制,導致激素持續釋放,通知作出戰鬥或逃跑反應。
事實上,創傷後壓力症的病徵是有關大腦內的機制的瓦解而非患者的個人弱點。基於這樣,我們可以更應同情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