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如何在職場上建立界線?

不少我的求助人告訴我,他們正在生活中面臨巨大的壓力,其中一個壓力源是被解僱的威脅。鑑於全球經濟中很多無法預測的因素,不同企業都開始更加著重控制成本並重組公司架構。有見及此,部分我的求助人因為裁員和公司重組的原因需要面對工作量顯著增加的問題,當中一位女士曾告訴我,她被要求承擔三個員工的工作量。她相信如果她拒絕這樣做,很大機會成為被解僱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她無法與上司設立健康的界線。最近,我的這位求助人屢次求職失敗,並對於被困在當前的工作中感到非常無助。她如何才能在職場上訂立更健康的界線,以便應對因應工作量增加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在工作上,常見跨越界線的行為有哪些?職場上的界線問題可能包括被要求從事本應由其他員工完成的任務、過度工作後沒有獲得合理的報酬、被問及有關個人私隱的問題(如健康問題或人際關係問題)等。有時候,僱員也有機會違反自己的職場界線,例如不分配工作任務給別人、不請假讓自己休息、與其他同事調情。在更嚴重的情況下,一個人的工作環境可能對他或她有害,譬如同事之間的搬弄是非或高層與下屬之間出現溝通問題亦會帶來各種負面影響。一位自戀的上司或一位有能力但沒有領導才能的上司均有機會為下屬創造充滿壓力的工作環境。此外,欺凌、性騷擾或種族歧視問題對員工來說也是有害的,或會對員工的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響。

在工作中遇到上述那些問題時,很多人可能會選擇辭職,認為自己別無他選。事實上,選擇以辭職作為處理手法前,人們可以先嘗試設立一些更健康的界限,看看情況會否有所改善。要在職場上制定界線,一個人需要先識別自己需要在什麼區域設立界限。很重要的是,他或她需要傾聽自己對當前工作環境的內心感受。例如,上述我的求助人在傾聽自己內在感受時感到憤怒和沮喪,下一步她可以反思這些感受的相關問題。她之所以感到憤怒和沮喪,原因是她被分配了三個員工的工作量而沒有任何工資上的增加。當識別需要訂立界線的範圍後,我們就需要採取相關行動來設立適當的邊界。以我的那位求助人為例,她在取悅上司和設定界限中面臨兩難的選擇。對她而言,在與上司保持良好關係和設定更健康的界限之間取得平衡是非常重要。因此,她需要有技巧地與上司進行溝通,這有助於促進制定適合的界線。

在確定需要訂立界線的範圍後,我們也需要果斷地表明自己的界限。例如,我的求助人可以表達她需要獲得更多幫助,以應付工作量的增加。同時,教導他人尊重自己的界線攸關重要。在訂立更健康的界線後,人們亦需要貫徹始終地遵守它們。如果一個人未能持續地保護自己的界線,其他人都不會尊重它們。我的求助人可以要求上司安排一位助手協助她完成某些任務,如果公司最後沒有為她提供任何人手支援,她需要堅持不去完成那些原本不屬於她的任務。

歸根究底,在職場上以良好的溝通技巧建立健康的界線重視靈活性。可以理解的是,當前的經濟形勢對公司的持有人或管理層帶來不少壓力,他們亦有機會遇上在培養健康的職場環境和維持業務之間取得平衡的難題。因此,作為員工,以同理心和協作態度來表達需求的溝通策略也是有益的。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心理治療是什麼?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在我執業的二十年裡,不少人都問過我相類似以下的問題,包括「心理治療只是閒聊嗎?」或是「心理治療中的聊天與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間的閒聊有什麼不同?」。事實上,這樣的問題就好像問及「專業攝影師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兩者都忽視了臨床心理學家和專業攝影師的專業,以及當中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基礎。

讓我們作好準備來迎接2022年的挑戰

來到 2021年的最後一個星期,我們可能稍微放下腳步休息一下,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並為將來制定計劃。毫無疑問,我們在過去一年經歷了不少的挑戰,而在來年仍然需要繼續面臨不同的挑戰。事實上,我們需要面對的挑戰是多樣性和複雜的,當中包括疫情、不確定性、全球暖化、移民潮和科技發展等。我們身邊有些親友可能正在失業、業務不景氣、經歷移民問題或其他困難。當我們嘗試為新的一年制定計劃時,自己和身邊的人都無可避免地感到焦慮,並且有機會為了找到應對生活挑戰的最佳策略而感到迷茫和困惑。我們傾向透過盡力制定可行的解決方法來做好準備,希望自己有能力解決所有有機會發生的問題。為了獲得安全的感覺,我們會渴望增強自己的控制感,這也是人類的本能。然而,對於我們正面臨的所有挑戰或無法預測的悲劇,我們真的有能力可以完全控制事情的發展嗎?

可以肯定那位朋友真的不喜歡我嗎?

在我的臨床治療中,不少求助人認為自己對家人或朋友的看法是準確無誤。譬如,我的求助人堅持認定自己的其中一位朋友不喜歡自己,因為對方在社交聚會中表現出一些模糊的肢體語言。鑑於這種想法,他在聚會中往往會以不太友善的方式來對待這位朋友。長遠來說,這樣的行為逐漸令彼此的關係惡化。事實上,對於我們所有人而言,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狀況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培養對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或感受的覺察,便能更容易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然而,我們真的能夠確認自己是擁有「讀心術」,並且能夠準確地了解他人的想法或感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