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培養內心的平靜,減少在面對他人負面特質時所產生的紛擾

對我來說,我的一些求助人真的非常友善。但是,他們在職場上經常受辦公室政治問題所困擾。儘管他們當中部分人已經擅於注意到人際關係中的紅旗,以及覺察到有些同事可能想在某些事件中嘗試操縱他人,他們仍然會因為不得不與這些人共事而感到非常討厭和不適。他們可能每天都反覆思考與這些同事一同工作有機會面臨什麼的負面影響和傷害,甚至希望想盡辦法來避免有任何交集。結果,他們可能因為過度迴避而失去不少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機會。為什麼我的求助人感到如此懊惱?當他們在職場上遇上喜歡操控別人的人時,如何培養內心的平靜?

很多人可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成為一個體面的人。我們可能自小被父母教育或受文化的價值觀所影響,認為應該盡可能擺脫我們的負面特質或戒除壞習慣。當我們那麼渴望力求完美時,就會否認自己那些不想要的負面特質,並試圖隱藏或改造它們。然而,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將這些負面東西隱藏,亦只不過像把它們掃到地毯下。實際上,我們的內心仍然存在著這些陰暗面,只是我們認為能夠將它們隱藏得好,它們就好像未曾存在。當我們遇上辦公室政治問題或目睹他人的操縱行為時,就會感到憤怒和不舒服,其中一個可能性是這正提醒我們也擁有自身更深層被隱藏的黑暗部分。結果,我們無法控制自己認為那位同事正在操縱他人,並相信我們沒有操縱別人。事實上,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我們也有機會作出操縱的行為。有時候,由於我們傾向否認自己的負面特質,因此難以看到我們實際上已作出操縱行為了。

試圖擺脫負面特質既讓人感到疲倦又缺乏生產力,作為人類,不管我們怎麼努力都無法消除擁有負面特質的事實。如果我們不能擁抱自己所有特質(包括正面和負面的),就可能永遠無法獲得內心的平靜。這樣有機會使我們難以忍受那些具備更顯眼負面特質的人。有見及此,我們需要學習放下我們的批判和控制傾向,並接受和擁抱內心的一切。當然,接受和擁抱自身的負面特質不是意味著放縱我們自己作出惡意行為,也不是任由別人操控我們。這是意味著我們以開放和活在當下的態度來面對自己和別人。當我們活在當下,我們也許能夠不讓內在的惡魔表現出來。與此同時,我們可以選擇有智慧地回應別人的負面或操控行為,並懷著自我保護的心態。

我喜歡以在幾年前於澳洲徒步旅行遇上成千上萬的蒼蠅的經歷作類比,在那次的旅程中,每天都有數之不盡的蒼蠅向我飛來,讓我感到非常惱火。起初的兩天,我一直努力用手驅趕牠們。直到第三天,我發現無論我如何努力地試圖擺脫牠們的干擾,牠們定必都會飛回我身旁,於是我投降了,不再試圖擺脫牠們。結果,我開始在徒步旅行中感受到與牠們共存的平靜,並不再為此苦惱。

我的求助人在職場上遇上辦公室政治問題是無可避免的。為了建立內心的平靜,某程度上他們需要以開放的態度面對這些政治問題,並透過活在當下來保護自己不被打擾。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靜觀近年如此受歡迎?練習靜觀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靜觀練習近年在很多國家興起,不論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眾都可能會參加一些靜觀課程,例如靜觀減壓課程(MBSR)或是靜觀認知治療(MBCT)。世界各地的學校也逐漸引入靜觀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業機構亦在企業培訓的計劃中加入靜觀的元素,透過靜觀改善員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們的工作表現。到底靜觀是什麼?為什麼靜觀變得愈來愈受歡迎?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身份認同問題和不穩定的人際關係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兩個核心特徵是身份認同障礙和經常處於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他們擁有持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識。在心理學上,「自我」或身份是個人在自我反省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概念。事實上,根據美國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的說法,「自我」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包括物質自我、精神自我、純粹自我和社會自我。物質自我是指我們的身體存在於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和主觀感覺,也就是心理層面上的自我;純粹自我是個人在不同時間和背景下對自我的感覺有連貫性;社會自我就是在與其他人的關係中獲得自我形象的認可。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對於整合以上不同層次的自我會遇到不少困難,因此未能建立一個穩定和整合的自我。他們無法建立連貫的自我敘事,難以回答「我是誰?」或「我需要什麼?」之類的問題。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心理治療是什麼?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在我執業的二十年裡,不少人都問過我相類似以下的問題,包括「心理治療只是閒聊嗎?」或是「心理治療中的聊天與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間的閒聊有什麼不同?」。事實上,這樣的問題就好像問及「專業攝影師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兩者都忽視了臨床心理學家和專業攝影師的專業,以及當中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