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在處理關係問題時,把自信與慈悲結合起來是很重要的

我們常常會傾向運用二分法思維來思考,認為我們要麼明確並專注於與他人建立界線,要麼應該對別人的痛苦給予同情並更加包容。然而,我們有沒有可能在展現慈悲的同時,又能表現得堅定自信?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答應了她的朋友的要求,邀請對方到她新買的房子作客。一直以來,她都認為這位朋友為她的搬遷而感到非常高興。直到到訪的當日,她的朋友一踏進她的新家就不停地拍照,讓她感到極為震驚。原本我的求助人想阻止她的好朋友並表達她對這些侵犯她隱私的行為的憤怒,但礙於她們二人關係親密,她最後選擇了接受好朋友的舉動,亦沒有作出任何對抗。後來,我的求助人發現她這位好朋友把所拍的照片分享了給另一位朋友看,二人更肆意地說三道四。我的求助人對她的好友的所作所為感到失望,並覺得自己被背叛了。這位求助人面臨兩難的抉擇,就是選擇與好朋友討論這個問題,還是逐漸淡忘它並與對方保持距離就此作罷。如果你是她,你會如何選擇?

如果我們想和好朋友保持親密關係,對他們坦誠和表現得堅定自信是很重要的。這是因為我們有權表達自己的需求,並與他們訂立適當的人際界線。要表現得自信和堅定,我們第一步需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事實上,對於我那位求助人來說,勇敢堅決地面對她的好友並指出她的不是,實際上是正確的事情。因為對方是在未經她許可的情況下拍照,這是不可接受的。當有人侵犯我們的界線時,我們可以透過計劃、邏輯性和價值觀來決定如何向對方傳達有關的訊息。例如,我的求助人可以與她的好朋友談論有關她覺得自己的隱私被侵犯的事情,亦可以向對方表達她的失望。無論她的好朋友是否接受,她都可以如實地忠於自己的內在指導。只有當我們專注於自己內在的核心價值觀,做那些我們認為對自己關係有益的事情時,才能擁有內心的平靜。

如果我的求助人的好友到最後還是否認並且最小化她所做的事情,那該怎麼辦?由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陰暗面,我們或許傾向否認別人對我們的對抗,更有機會在面對別人堅定的立場時採取防禦措施。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培養慈悲,以及在人際關係中建立一定的自信。我們需要對別人和我們自己慈悲。對於我的求助人來說,當她的朋友否認並且最小化她所作的行為時,她需要培養對自我的慈悲。她無可避免地因為被好友背叛而感到憤怒和受傷,她需要把自己照顧好,並可以透過與其他親密的人傾訴或參與表達藝術來抒發自己的情緒。她可以決定繼續與這位朋友保持這種親密關係,抑或是開始疏遠她。與此同時,我的求助人有機會對這位好朋友表示同情,或許對方是因為自己的不足而產生嫉妒,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多年來她一直在這段關係中背叛我的求助人。當我們培養慈悲,將能夠更平靜地面對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所有的因素和複雜性。

有了自信和同情心,我們就可以在面對關係問題時建立內心的平靜。現實是沒有絕對正確或錯誤的答案或行動,因為這是一個與靈活性和接納相關的問題。我們需要接受一個事實,鑑於所有無法預測的因素和變數,我們無法完全控制與重要他人走怎樣的道路。最重要的是照顧好自己並堅持自己內在的核心價值觀。當然,對於擁有充實又富有意義的真誠關係,我們仍可抱有希望。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憂鬱情緒可能與我們一直試圖追求幻想有關

毫無疑問,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某種成就。例如, 一位學生會渴望自己日後能夠成為醫生,一位女士希望能夠在三十歲之前結婚生子,一位男士想成為億萬富翁等。儘管有些人意識到追求這些事物或許會妨礙他們建構內心的平靜,但是他們仍會選擇極力爭取獲得解脫或啟發。事實上,有時候僅僅追求解脫或覺悟可能會使人沮喪。一個人越是努力去達到這些特殊的狀態,就越難實現相關的目標。

我們是否按照自己的目標或價值觀來生活?

今天在上班途中我遇上了一位非常特別的的士司機,這位司機之前已經載過我和我的丈夫數次,我們都對他積極和充滿活力的氣息感到驚訝。他告訴我們他現在已經六十多歲了,但事實上他看起來就像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擁有強健的體魄。他所租的那輛的士非常整潔,據他所說,他每天凌晨四時就起床,並在上班前徹底地清洗的士。下午下班後,他每天都會跳舞和做瑜珈。每次乘搭他的車時,我都認為有一位具備積極生活態度的天使被派來給我祝福。他那富有感染力的笑聲,總是能夠消除與他聊天的人的負面情緒。如果我是一位研究員,我會想研究為什麼具有這種氣息和性格的人能夠在一份不起眼的職業中保持如此積極的能量?在另一方面,為什麼有時候我在乘車時能夠感受到某些的士司機的低落情緒和缺乏動力,並散發著消極氣息?

我們對獲得最大控制的強迫傾向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前來找我,並告訴我她因為錯過了一個著名會議發表演講的機會而感到極度悲傷。多年以來,她在事業上奮力獲取成就,更特別關注所有國際會議的日程安排。她表示,她不想錯過任何在世界各地舉行的會議,以免失去展示她的工作的機會。每當能夠出席國際會議,她都會費盡心思在不同的社交媒體上撰寫和發布有關的帖文。在數個月前,她在眾多同事當中第一個知道在北歐將會舉辦一場著名的國際會議,於是馬上報名參加並精心為此作好準備。然而,由於一些無法預測的情況。她無法按照計劃參加會議。她因此感到非常沮喪,認為自己輸掉了比賽。當我問她參加了什麼比賽時,她意識到實際上沒有人和她進行競爭。為什麼我的求助人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如此沉迷於這類型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