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以適度的開放態度來擁抱我們的焦慮和恐懼

焦慮和恐懼這兩種情緒常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從功能上來看,兩者都能夠在我們面對威脅和危險時為我們提供訊號。根據我的臨床經驗,求助人往往傾向執著於完全消除他們的焦慮和恐懼,因為它們會令人感到厭惡和不適。對於那些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來說,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可能會成為他們拖延進行暴露於社交活動練習的藉口之一。他們經常說,只要他們的焦慮和恐懼消失,他們就會嘗試重投各式各樣的社交活動。然而,每當他們開始與治療師談論開始暴露於社交事件的練習時,就會體驗到預期性的焦慮。結果,他們擔心自己的焦慮水平會不斷上升,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開始暴露練習,他們無法容忍那些於練習中所構想的威脅而產生的焦慮和恐懼。我們如何能夠面對自己的焦慮和恐懼,以及勇於走出舒適區?

首先,重要的一點是以開放的心態擁抱焦慮和恐懼並不意味我們任由自己讓這些情緒升級。為了開放地體驗自己的負面情緒,我們需要學習有效調節情緒的技巧。例如,當我們暴露於引發焦慮或恐懼的事件並被焦慮和恐懼所淹沒時,需要練習紮根的技巧來安穩心神。即使是體驗積極的情緒,如快樂和愉悅,我們亦需要避免讓自己沉迷於其中。假如我們沉迷於體驗快樂和愉悅,就有機會對出現成癮的傾向。這些習慣在適度的水平下進行是無害的,例如是遊戲或應酬喝酒。

鑑於幾乎所有的負面情緒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不愉快的經驗,因此我們的本性會避免經歷這些情緒或試圖壓抑它們。例如,我有很多患有社交焦慮症的求助人在進行暴露練習時都會不斷地拖延,藉此避免經歷焦慮和恐懼。事實上,為了能夠面對自己的焦慮和恐懼,我們需要勇敢地培養一種開放的心態來體驗這些情緒。透過培養慈悲,我們學會擁抱這些情緒,而不是壓抑它們。在練習自我慈悲的過程,我們通過承認自己感到焦慮或恐懼而停留於中間。同時,我們不會判斷當前的情緒是好還是壞。我們亦放棄壓抑它們的衝動,並保持開放的心態去體驗內在發生的一切。這種做法對於積極正向的情緒也是一樣。例如,我們不會因為擔心上癮的可能性而試圖避免體驗幸福或快樂。我們能夠於購物或吃甜點時擁抱快樂和愉悅,而非過度沉迷於這些活動。

對於我那些患有社交焦慮的求助人,我通常會鼓勵他們勇敢地坦誠面對他們的焦慮和恐懼。我會以不同經驗來向他們解釋適度的概念。對他們而言,重要的是他們需要意識到自己傾向避免經歷焦慮和恐懼。另一方面,他們亦需要學習有效調節情緒的技巧,以免被焦慮和恐懼所淹沒。關鍵是對我們的經驗的開放態度是適度的,這適用於任何一種情緒,例如焦慮、恐懼、快樂或憤怒。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為什麼靜觀近年如此受歡迎?練習靜觀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靜觀練習近年在很多國家興起,不論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眾都可能會參加一些靜觀課程,例如靜觀減壓課程(MBSR)或是靜觀認知治療(MBCT)。世界各地的學校也逐漸引入靜觀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業機構亦在企業培訓的計劃中加入靜觀的元素,透過靜觀改善員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們的工作表現。到底靜觀是什麼?為什麼靜觀變得愈來愈受歡迎?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身份認同問題和不穩定的人際關係

邊緣性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兩個核心特徵是身份認同障礙和經常處於不穩定的人際關係,他們擁有持續不穩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識。在心理學上,「自我」或身份是個人在自我反省過程中對於自己的概念。事實上,根據美國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的說法,「自我」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包括物質自我、精神自我、純粹自我和社會自我。物質自我是指我們的身體存在於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和主觀感覺,也就是心理層面上的自我;純粹自我是個人在不同時間和背景下對自我的感覺有連貫性;社會自我就是在與其他人的關係中獲得自我形象的認可。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對於整合以上不同層次的自我會遇到不少困難,因此未能建立一個穩定和整合的自我。他們無法建立連貫的自我敘事,難以回答「我是誰?」或「我需要什麼?」之類的問題。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心理治療是什麼?

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在我執業的二十年裡,不少人都問過我相類似以下的問題,包括「心理治療只是閒聊嗎?」或是「心理治療中的聊天與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間的閒聊有什麼不同?」。事實上,這樣的問題就好像問及「專業攝影師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麼不同?」。兩者都忽視了臨床心理學家和專業攝影師的專業,以及當中的科學理論和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