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人類有哪些「基本情緒」?為何這些情緒對我們十分重要?

當我們駕駛時,如果對面行車線的司機突然切入並險些撞車,大多數人都會感到恐懼。在那短短的幾秒,我們驚恐的情緒令我們作出自動反應,立刻扭動軚盤躲避以免意外發生。這種自動反應是與杏仁核活化有關,甚至在我們有意識地評估眼前的狀況之前已對於威脅作出了反應。這是一個具有原始進化的的重要生存機制。恐懼是一種主要的適應性情緒,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Paul Ekman是研究情緒的先驅,他的理論指出基本情緒共有七種,包括憤怒、厭惡、恐懼、愉快、悲傷、羞恥和驚訝。這些情緒在大腦中是與生俱來,使我們能夠為生存選擇作出快速的反應。如果我們沒有這些迅速的信號,那麼在評估應對不同情況時便需要花費太多時間。這些基本情緒為我們提供了有關我們身體或社交環境的重要訊息。例如,恐懼為我們提供了我們正在面臨某種危險的關鍵訊息,並啟動了我們逃避或戰鬥反應。

在七種基本情緒中,每一種情緒都有相關的行動傾向。這些主要情緒為我們提供了訊號,讓我們採取有效的行動做好準備。例如,當我們感到憤怒時,我們也會感覺到自己正在受到威脅而且權利被剝削。這令我們會有一種的行為傾向,希望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權利並對抗不公平的對待。而當我們感到悲傷時,我們會感覺到自己正在經歷一些損失,從而令我們抽離去治療自己或是透過哭泣以尋求安慰。

羞恥向我們發出訊號,表示我們做了一些不當的行為或有被拒絕的機會。這令我們會採取適當的措施來糾正我們的行為或隱藏自己訊息,以免自己受到批判。當我們感到驚訝時,我們會意識到有些事實是超乎自己所認識的。我們會因此而感到好奇,希望想了解更多有關的資訊,掌握足夠的知識彌補當中的差異。當我們感到厭惡時,我們知道某些東西是有毒的或令人反感的,這是一個提醒我們要避免的訊息。最後不得不提的一點是,當我們感到快樂時,我們會更有活力和動力,從事創造性和令人滿意的活動。

我們的情緒和思維與大腦的不同區域有關。當我們進行思考時,與思考相關的大腦區域就會被啟動。當我們體驗到不同情緒時,與情緒相關的大腦區域就會被啟動。當這些訊息被綜合在一起時,我們的意識能夠創造出意義和作出決策。事實上,研究指出在當一個人大腦的情感中心有損傷時,即使認知功能完整,亦有可能在生活中無法作出一些簡單的決定。這是因為在理性思維絲毫無損下,我們的情緒或直覺比思考在不同選擇之間作出決定更加重要。

我們可以如何體驗自己的情緒?我們可以學習覺察自己的身體感覺。透過不同的靜觀練習,例如身體掃描,能夠加強對不同情緒與身體感覺聯繫的覺察。要加強我們對情緒的自我意識,恒常地進行靜觀練習是很重要的。想像下一次逆線有一輛汽車迎面切線向我們衝過來,我們承受不了沒有恐懼的感覺。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腦會發生什麼? (二)

我於上星期的網誌中講及當一個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戰鬥或逃跑反應),便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的癥狀,重覆經歷恐懼。在這種情況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腦的神經系統不斷地提醒他有威脅的警報。到底有什麼可能的原因導致大腦的警報系統過度敏感,並不斷發出虛假警報呢?

述情障礙及身心症狀

在我的臨床工作中,我不時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沒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長期痛症。透過全面的臨床面談,我發現很多這類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礙。述情障礙是指難以識別和描述個人的情緒,及從自己的身體感覺分辨各種情緒。促成這種性格結構的發展有多種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童年早期的發展環境和創傷等等。

兩種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有關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時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朋友發佈不同類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動、成就或任何關於自己的東西,希望獲得「讚好」或正面的評價。對於一些普通的用戶而言,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有關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沒有問題。當一個用戶透過社交媒體來創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與朋友建立正面的聯繫和從他人身上獲得正向的反饋,有助加強一個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實上,大部分的用戶都明白自己並不是比他人優秀,亦能夠感知現實來看待自己。然而。當一個人在社交媒體上過度發佈與自己相關的資訊,在獲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評價後覺得自己比他人優越,這樣的情況便令人擔憂。在佛教心理學中,這可能與一個人抓住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比他人優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