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二分法思維扭曲了我們與他人分離性的感知

作為人類,我們都難以避免對一些與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動化的批判。我們傾向批評別人做了那些我們不認同的事情或沒有作出我們認為必要的行為。例如,一位女士對於表弟的太太沒有出席農曆新年期間的家庭聚會而作出了負面的評價。她不斷地批評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長輩,說了不少中傷對方的說話。另一個例子一位母親認為兒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兒子無視自己的反對,繼續與一位男同學交往。這名母親向心理學家尋求協助,希望能夠改變兒子的性取向。

在我們嘗試理解自己對他人的自動化批判前,可以先了解一個關係概念。當我們試圖對他人作出判斷時,會傾向考慮到這個人與自己或其他人的不同之處。我們會把這個特定的人與整個群體(該群體可以由兩個或更多的人數組成)之間建立界限,從而進行區分。譬如,以上所提及的那位女士把表弟的太太與全家人區分開來,在彼此之間建立了界限。在另一個例子中,那位母親把自己同性戀兒子與其他異性戀者區分開來,認為自己的兒子不正常。事實上,矛盾的是,當我們創造差異時,所建立的界限實際上會把雙方連繫起來。例如,那名女士會以「姻親關係」把自己和表弟的太太分隔開來,因為表弟的太太不是屬於「直系親屬」。然而,這樣的界線事實上亦指出自己與表弟的太太也是姻親關係。而以「同性戀」與「異性戀」的性取向區分他人,這個分隔的界線也將這兩類人聯繫在一起。因此,當試圖將兩個類別區分,也是一種連繫。

當我們理解以上的關係概念時,我們可能會意識到自己批判的對象也是屬於群體的一部分和與我們有所聯繫。如果那位女士意識到表弟的太太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她或許能夠從複雜的環境下理解對方的所為或不所為。而如果那位母親能夠理解不同性取向的人實際上是有聯繫的,有機會意識到兒子並沒有異常,只是性取向與她不相同。事實上,如果我們希望更加透徹地了解別人,或以更客觀的態度來感知他人的所為或不所為,便需要考慮所有完整的迴路和相關的因素。例如,那位女士可以透過審視環境和相關的因素,嘗試了解表弟婦為何在農曆新年期間缺席家庭聚會。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這位女士或許會發現表弟的爸爸是一名自戀狂,經常操縱表弟和表弟婦。結果,表弟的太太無法忍受面對他而選擇不出席家庭聚會。在另一個例子中,如果那位母親能夠深入了解當前的情況,或許會意識到兒子的性取向有機會與部分基因結構有關。這樣,她對於兒子選擇男生作為伴侶的行為便會更加理解,不會認為兒子是不正常。

透過看到我們與他人之間的界限,我們會發現自己實際上也是在與他們建立聯繫。當明白到這一點後,我們便會更有動力深入地考慮相關的因素來審視其他人的行為,避免作出一些不合理的批判。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療的療程需要持續多長的時間?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擁有自戀型人格性格特質及衝動控制問題,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經常發脾氣的問題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動尋求心理治療。經過幾節的會面後,他開始對導致自己脾氣爆發的自動化認知謬誤有初步了解。由於他是一個比較急躁的人,在治療的過程中,他會不斷地問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問題。事實上,這是一條求助者經常問的問題,而且他們也期待他們的問題可以快速地解決。

以中庸之道來尋找「我是誰」

也許很多人在一生中經常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在我的求助人當中,不論是青少年、剛剛成年的年輕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會問同樣的問題,但他們卻不知道答案。我的職業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別人對我外表的評價來定義自己?抑或我腦海裏的思想就是我?

照顧我們的內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購物狂,即使已經負債纍纍,仍然無法控制自己購物的衝動。她幾乎每天午飯時間都會去購物,並經常沉迷瀏覽網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裝、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場,都會有所收穫,絕對不會空手而回。事實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顏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會每天查看那些網上商店的最新庫存,確保自己能夠第一時間到實體店試身並購買。她的購物狂行為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經濟狀況和與男友的關係,因為債台高築而無法為籌備婚禮而儲蓄。為什麼她明明意識到自己購物狂的傾向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仍然忍不住繼續瘋狂購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