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一趟沒有盡頭的旅程——由私人執業十二週年到去除精神疾病污名化

2020年9月28人是我私人執業的十二週年,這標誌著新一頁的里程碑。我和我的助手Lap正籌備在來年實行一項新的計劃,我們將會透過不同的方式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的心理學知識和見解。從我們過去一年的網誌和為公眾所舉辦的講座,我們知道大家都欣賞我們為大家提供有趣而有用的心理學知識所作出的努力。

在過去二十年的臨床心理治療的經驗中,我獲得了很多因應各種精神疾病及心理問題的心理評估和治療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很多人可能認為我的知識和技能都已經十分完善,並能處理所有複雜的個案。大家可以說我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但是我想澄清一下,事實上我仍然處於學習、發展和進化的階段。在我日常的工作中,我仍然透過與我的求助人、朋友和大自然互動來獲得新的見解和想法。

就像「自我」中的「英雄之旅」(請參閱9月25日的網誌)一樣,我的臨床實踐是不會有最終的版本。在學習和對求助人進行心理治療中學得愈多,我就愈理解到自己的愚昧。透過我的反思和探索,我的心理治療模式才會不斷得到修正。這樣,私人執業對於社會和有需要的人的有利發展是沒有止境的。這是一趟沒有盡頭的旅程!

在成立十二週年的日子,我邀請大家一起反思自己為「自我」所設立的限制。傳統的教育和智慧令我們傾向認為自己需要探索真正的「自我」,但正因為我們一直嘗試尋找真正的「自我」,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和進化的可能。的確,自我覺察和自我理解對於我們的福祉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但是,在我們獲得有關「自我」的知識後,我們不應該限制自己的可能性。

我經常告訴那些被診斷患有某種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礙的求助者不要通過「標籤」來定義自己。去污名化對於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走出框架,並發展成為新版本的自己非常重要。例如,曾經一位患有強迫症、廣泛焦慮症及社交焦慮症的求助人告訴我他希望自己將來能成為一位臨床心理學家,我感到十分鼓舞。

對於那些沒有精神疾病但傾向以限制的思想框架來限制自己的生命的人來說,也是如此。在這個時代,我們面對著巨大的不確定性,我們需要從自己的舒適區走出來,探索解決難題和適應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只有懷著踏上永無止境的旅程的心態,我們才可以擺脫自己所預設的框架,不斷進化成為新版本的自己。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電影「劫後重生」如何告訴我們在面對第三波疫情時需要保持韌性?

當我想到香港人在面對第三波疫情時,腦海中不禁浮現出電影「劫後重生」(Cast Away)。這套電影於二零零零年上映的,講述一個人在飛機失事後拼命地在一個無人島上生存了四年。在電影中,Chuck Noland (Tom Hanks飾)的未婚妻期待他會在除夕回來,但可惜最後這個想法落空了。在第三波的疫情爆發前,我們對疫情好轉或穩定下來的期望被破壞了。這種不能預測並轉壞了的情況可能會打擊了我們,令我們感到十分無助。

電影《靈魂奇遇記》的反思——「自我」真的存在嗎?

相信不少已經看過《靈魂奇遇記》這齣動畫的人都覺得它十分有啟發性及令人感動。故事主角Joe Gardner一直渴望成為爵士樂的表演者,當他在試鏡中被爵士樂傳奇人物Dorothea Williams選中成為表演樂手後,因過度興奮而意外地掉進馬路的深坑。Joe的靈魂最終出現在「投胎先修班」,他在那裡遇到了22號,22號是一個對地球生活完全沒有渴望和沒有生命火花的靈魂。在22號和Joe一起回到地球尋找火花和渴望的旅程中,Joe成功與Dorothea Williams一起進行了演奏。可是,他卻發現原來實現了自己的長期願望後,並沒有什麼特別事情發生及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相反,22號利用Joe的身體經歷了一趟短暫的旅程,超乎想像地享受地球上的所有瞬間和經歷,激發了他對生活的慾望和尋找到屬於自己的火花。

奧運會提醒我們與世上眾生的連繫

相信不少人近日都十分享受觀看奧運會各項的比賽項目,而東京奧運會亦在8月8 日順利閉幕。在閉幕禮上,各國的選手都在台上一起慶祝,提醒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是相互依存的個體。在奧運會的十六天裡,我們都樂於支持代表自己國家或地區的選手。當我們觀看比賽和閱讀比賽舞台背後的感人故事時,透過欣賞人性、愛和希望,我們都能夠感受到彼此之間增強了連繫。除了慶祝自己國家或地區的獎牌得主獲得成功外,我們也對那些沒有在賽事中取得勝利的參加者表示同情和支持。這些選手即使沒有贏取比賽,但是在過去的五年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來參加今次的奧運會。我們如何能夠繼續培養這種與世界上眾生和現實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