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無助與希望之間的角力

在最近幾個星期 ,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數字急劇上升。很多人可能認識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檢疫測試結果、接受強制檢疫或家居隔離、甚至已被確診感染的人士。即使沒有這些經歷,面對著如此多的不確定性,我們也許感到強烈的無助感。例如,我們可能會時常擔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點遇到隱形帶菌者。而對於那些正在接受強制檢疫的人士,他們也難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視。

人類面對著這次的疫症大流行,令我不禁想起一套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是一套關於一名印度男孩 Pi 如何在沉船中倖存下來並與老虎依靠救生艇漂流的電影。Pi 在意外中失去了家人,同時面對著在太平洋中漂流的不確定性感到無助。這個故事表面上是關於 Pi 與老虎搏鬥的故事,講述他不斷在餵食老虎和避免被老虎吞食之間的掙扎,背後的隱喻是他努力地在無助中憑自己堅毅勇敢奮鬥。

在旅途開始時,救生艇還有其他的動物,包括班鬣狗、斑馬和猩猩等。班鬣狗殺死了斑馬和猩猩,而後來老虎亦殺死了班鬣狗。一些評論家認為這些動物就如組成自我的不同部分。老虎代表了原始的自我、斑馬是脆弱的小孩、猩猩是健康的成人,而班鬣狗是陰影(所指的是我們的意識無法辨認的未知自我,例如自己的黑暗面),而這些部分就組成了我們。

毫無疑問,當前的疫症大流行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麻煩、造成了不少損失,生活上面臨很多的不確定性。Pi 在電影中亦面對住損失、麻煩的事情和強烈的無助感。事實上,他沒有因此放棄,並嘗試盡力以希望面對自己的逆境。他所乘坐的木筏代表了他的信念和希望,最後把他帶到一個安全的地方。

面對眼前爆發的疫情,與其被我們原始自我征服(老虎),我們可以嘗試盡最大的努力勇敢地抱著希望去處理眼前的各種問題。老虎可以是代表我們的恐懼、焦慮、無助或憤怒。我們需要擁抱這些在原始自我中無可避免的情緒,但同時我們也可以尋找解決已知問題的方法,並在面對未知的情況下培養信念和希望。

我們需要記住,我們自身是由不同的部分組成的。面對著眼前充滿壓力的情況,我們需要意識到自己的陰暗面。只有當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整體是由不同部分組成(包括脆弱的小孩、健康的成人、陰影和原始的自我),才會有能力面對眼前的挑戰。就讓我們讓我們以勇氣,信念和希望面對當前所有壓力和不確定性吧!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腦會發生什麼? (二)

我於上星期的網誌中講及當一個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經系統的反應(戰鬥或逃跑反應),便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的癥狀,重覆經歷恐懼。在這種情況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腦的神經系統不斷地提醒他有威脅的警報。到底有什麼可能的原因導致大腦的警報系統過度敏感,並不斷發出虛假警報呢?

述情障礙及身心症狀

在我的臨床工作中,我不時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沒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長期痛症。透過全面的臨床面談,我發現很多這類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礙。述情障礙是指難以識別和描述個人的情緒,及從自己的身體感覺分辨各種情緒。促成這種性格結構的發展有多種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童年早期的發展環境和創傷等等。

兩種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有關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時會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朋友發佈不同類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動、成就或任何關於自己的東西,希望獲得「讚好」或正面的評價。對於一些普通的用戶而言,在社交媒體上發佈有關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沒有問題。當一個用戶透過社交媒體來創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與朋友建立正面的聯繫和從他人身上獲得正向的反饋,有助加強一個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實上,大部分的用戶都明白自己並不是比他人優秀,亦能夠感知現實來看待自己。然而。當一個人在社交媒體上過度發佈與自己相關的資訊,在獲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評價後覺得自己比他人優越,這樣的情況便令人擔憂。在佛教心理學中,這可能與一個人抓住與永續存在的自我比他人優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