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脆弱性并不是弱点,当我们敞开心扉接受它,就更容易安如磐石

面对失败或挫折时,身边亲密的人常常告诉我们要变得强大或坚强。例如,一位女士发现丈夫有婚外情后,她的女性朋友都劝她要坚强并与丈夫分居。在另一个例子中,一位男士失去升职的机会时,他的好朋友建议他不要把这件事放下心上,应该要忘记它并变得强大。然而,当这些人面对损失和挑战期间未能接触自己的内心感受,常常会感到更加困惑和失落。在他们否认自己受到伤害或无视伤痛时,就难以安定心神并开始「行尸走肉」的生活。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敞开心扉面对自己的脆弱性并不容易,因为受到文化的因素所影响,我们往往在情感上显得保守。除此之外,接触我们的脆弱性的未知世界对某些人来说是可怕的,因为我们可能想向别人表明我们不在乎失败或挑战,它们不会使我们心碎。有时候,如实地面对一些对自己重要的事情,无论是关于爱人、升迁或健康问题,我们都可能觉得十分困难。

要坦然面对我们的脆弱性,我们需要面对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一位患有健康焦虑症的求助人每天坚持为自己测量二十次血压,从而令他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所掌握。他倾向透过进行这个「仪式」来让自己安心,借此回避面对不确定性。结果,他的健康焦虑症在没有增加任何确定性的情况下加剧。事实上,他是一个凡事都喜欢自己解决的人,希望自己能够对任何事情都有足够的信心,并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的脆弱。对这位求助人来说,如果外界某些事情超出了他的预期,他的内在世界就会被打乱。如果他在面对自己关心的事情结果时发现一些超出他认知范围的事物,就很容易感到崩溃。这种缺乏开放性和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导致他在面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时无法稳定心神。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承认自己的愚昧,并拥抱自己的无知和不确定性,就更有机会变得脚踏实地和更加强大。当我们知道自己的限制时,就更容易放轻松和对更多可能性持开放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脆弱性?每当我们留意到自己对于某人或某些情况产生回避倾向和行为时,可以尝试先停下来进行反思。例如,我们可以问自己:「为什么我会逃避与这位家庭成员见面?与他或她见面会使我怎么样?」另一个例子可能是,当我们感到空虚和迷失时,可以问自己:「在当前的生活中,我正在回避面对哪些问题?假如这些问题在生活中是无可避免的话,会如何呢?」当我们尝试专注于自己的内在世界、想法和感受时,也许会意识到自己对于面对自身脆弱性的恐惧。

事实上,面对生活中那些无法避免的失败和挫折,我们都会感到纷扰,这是人类共同性。透过对自己的脆弱性保持开放的态度,我们学会拥抱它们并坦诚地告诉自己,实际上我们关心和重视所失去的东西。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而承受巨大的重担,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更加安定心神和自信。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述情障碍及身心症状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时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没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长期痛症。透过全面的临床面谈,我发现很多这类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指难以识别和描述个人的情绪,及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分辨各种情绪。促成这种性格结构的发展有多种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童年早期的发展环境和创伤等等。

两种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有关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发布不同类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动、成就或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获得「讚好」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一些普通的用户而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没有问题。当一个用户透过社交媒体来创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与朋友建立正面的联系和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的反馈,有助加强一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都明白自己并不是比他人优秀,亦能够感知现实来看待自己。然而。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资讯,在获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评价后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这样的情况便令人担忧。在佛教心理学中,这可能与一个人抓住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比他人优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