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电影《玩转脑朋友2》中的「阿焦」与我们的自我意识

在电影《玩转脑朋友2》(Inside Out 2) 中,「阿焦」是韦莉脑内新加入的情绪角色之一。由于「阿焦」认为韦莉应该致力接近冰球队的出色球员,借此增加自己在球队中取得一席位的机会,因此他接管了她脑海中的控制台。「阿焦」不断地让韦莉产生很多担心的想法,如忧虑自己的表现不好和无法融入团队中。结果,这让韦莉逐渐对自己产生了很多自我质疑,亦导致她在比赛中表现不佳和被罚。韦莉这种由焦虑主导的自我意识也令她过度专注于和其他队员建立新的友谊,伤害了她和另外两位好朋友的关系。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有「阿焦」,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提示我们可能面临威胁或危险。事实上,最佳的焦虑水平有助于促进我们取得良好的表现。然而,如果「阿焦」一直佔据脑海中的控制台,这可能会对我们的自我意识产生负面影响。

在心理学研究中,不少理论都提出焦虑与自我意识的改为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高水平的焦虑,他或她有机会过度专注于威胁和危险。当「阿焦」佔据了主导地位,一个人可能会以消极的方式来反思过去的经历和看待未来。譬如,在电影中,韦莉在床上一直反复思考自己在第二天的比赛中表现未如理想的情况。结果,一个人就有机会开始质疑自我,继而试图采取过度的行动来争取认可和接受。正如韦莉为了与冰球队队友而伤害她两位亲密的朋友。

在电影的后段,「阿乐」在「阿愁」和「阿尴」的帮助下回到韦莉的大脑总部。最初,「阿乐」认为她需要选用所有快乐和美好的记忆来取代韦莉的自我意识,然而,从「阿焦」的经验来看,经过深思熟虑后,「阿乐」反思自己没有权利帮助韦莉选择自我意识。 最终,所有正面和负面的记忆都重新回到韦莉的脑海中。这有助韦莉形成一种新的自我意识,亦即是一种包含正面和负面自我的整体意识。
我们的「自我」都有正面和负面的一面,只有当我们拥有所有这些面向时,我们才能够发现自己可以根据所面临的不同情况来自由地选择如何行动。譬如,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开始过度专注于争取成功而忽略身边挚亲的需求,就可能需要拥抱这些负面的方面。然后,我们可以尝试从中取得平衡来照顾他人。相反,如果我们反思自己倾向把所有时间都用于照顾或帮助别人,忽略了自己的需求,那么我们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关注自己的需求。

人类是复杂的,我们的自我意识是动态的。对我们而言,学习更灵活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是非常重要。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疗的疗程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拥有自恋型人格性格特质及冲动控制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经过几节的会面后,他开始对导致自己脾气爆发的自动化认知谬误有初步了解。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条求助者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期待他们的问题可以快速地解决。

以中庸之道来寻找「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我的求助人当中,不论是青少年、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答案。我的职业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来定义自己?抑或我脑海里的思想就是我?

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购物狂,即使已经负债累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购物的冲动。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会去购物,并经常沉迷浏览网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装、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场,都会有所收获,绝对不会空手而回。事实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颜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会每天查看那些网上商店的最新库存,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到实体店试身并购买。她的购物狂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男友的关系,因为债台高筑而无法为筹备婚礼而储蓄。为什么她明明意识到自己购物狂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仍然忍不住继续疯狂购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