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担忧太多其实可能是一种逃避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往往在进行演讲前会有很多担忧,譬如他会担心自己在演讲期间脑海突然一片空白,或在演讲期间犯下不必要的错误。除此之外,他还担心观众会对他的表现作出负面的回应。尽管他已经为演讲的题目作好充分的准备,但是他仍然非常担心自己在演讲结束时的问答环节无法回答观众所提出的问题。在演讲前的数个小时,他一直反复地思考自己的担忧,亦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而感到苦恼。通常,当他正式进行演讲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表现得非常优秀。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他在每次发表演讲前的焦虑情绪变得越来越高。每一次需要为工作发表演讲之前,他都被自己的焦虑和忧虑压得喘不过气。

这位求助人在进行公开演讲前都会经历强烈的焦虑。事实上,他倾向早数个小时前就开始担心即将发生的事件,尝试借此避免在事件发生前体验焦虑,这种对未来的关注让他无法活在当下。如果他在演讲前几个小时没有经历过焦虑,他便无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焦虑。在这个的情况下,由于焦虑的体验被阻拦,他并没有暴露于焦虑中。结果,这样干扰了他处理与预期演讲相关的情绪,无法有效地调节它们。事实上,要减少他在演讲前的焦虑,让他在预期的阶段暴露于逐渐增加的焦虑中是有必要的。对他而言,重要的一点是他需要明白在进行公开演讲前感到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正常和具备适应性的。此外,从长远来看,这位求助人将威胁与发表演讲联系起来,并提前几个小时来担心演讲。

如上述我那位求助人一样,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的人大多倾向于避免体验焦虑。他们可能会尝试透过担忧来分散自己的专注力,但实际上令他们无法因应当下的情况和环境作出具有适应性的反应。与此同时,这限制了他们应对当前环境的行为模式。例如,我的那位求助人在演讲前数个小时开始反复思考自己的担忧,限制了他应对突然更改的日程的能力,亦不知如何处理上司在最后一刻建议更改部分演讲内容的提议。事实上,当一个人在充满忧虑时的情绪阻塞也有机会让人无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情绪讯息,阻碍了他或她从当前环境中获得讯息,难以有效地作出反应。譬如,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反思自己的忧虑,他或她则有机会无法在参与社交活动中获得足够的资讯来与他人建立关系,未能因应情况作出适当的回应。

对于那些患有广泛性焦虑症或社交焦虑症的人来说,当他们对某件事情(如进行公开演讲)感到焦虑时,采取接受的态度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对当下焦虑的觉察,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注意自己在预期事情发生的期间内部所有升起的事情。透过静观,一个人能够意识到正在升起的只是念头、情绪和感觉。如果一个人能够以慈悲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经验,那么他或她将更有能力以有效的方法来处理自己各种的情绪。长远而言,这个人在发生事件前的担忧可能会逐渐减少,并能够透过更具适应性的策略来应对不同事件。

如果我们倾向于反复思考自己的担忧,那么定期进行静观练习(如静坐练习或身体扫描)会为我们带来益处。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以开放和好奇的态度练习关注自己内部和外部刺激是很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加以培养对自身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同理心,从长远来看,我们便更有机会减少自己在生活中的忧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在社交场合越控制越焦虑

随着因疫情的社交距离限制措施逐步放宽,人们倾向在十二月享受更多的社交聚会和派对,很多我的求助人都对圣诞节和新年期间收到不少聚会邀请而感到焦虑。对于我那些患有社交焦虑症的求助人而言,由于在过去三年没有参与太多的社交活动,现在很大机会因需要再次参加各式各样的社交聚会和派对而引发焦虑。部分我的求助人认为他们需要在朋友或熟人面前表现得非常机智和聪明,这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他们非常担心自己在社交场合中受到他人负面的评价。鑑于担心于聚会或派对上暴露自己的焦虑,他们希望学习有用的实际策略来控制它们。他们倾向相信如果朋友或熟人注意到他们的不安和焦虑就会就此作出批评或耻笑他们,甚至最终会被对方抛弃。然而,当一个人倾向在社交场合中比他人更容易感到焦虑,他或她真的能够控制自己的焦虑吗?

培养内心的平静,减少在面对他人负面特质时所产生的纷扰

对我来说,我的一些求助人真的非常友善。但是,他们在职场上经常受办公室政治问题所困扰。尽管他们当中部分人已经擅于注意到人际关系中的红旗,以及觉察到有些同事可能想在某些事件中尝试操纵他人,他们仍然会因为不得不与这些人共事而感到非常讨厌和不适。他们可能每天都反复思考与这些同事一同工作有机会面临什么的负面影响和伤害,甚至希望想尽办法来避免有任何交集。结果,他们可能因为过度回避而失去不少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为什么我的求助人感到如此懊恼?当他们在职场上遇上喜欢操控别人的人时,如何培养内心的平静?

使用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健康界限

部份调查指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大约为三个小时。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在任何地方下都会滑手机,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餐厅、诊所或购物中心等。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关注或追踪我们所认识的人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我们一方面希望借此与这些人建立联系,因为我们或许无法经常与他们碰面。另一方面,我们可能不想看到某些与我们连络人有关的东西。譬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的同事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政治评论,使他感到烦扰。然而,他并不想取消关注这位同事,因为他担心被对方发现后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