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需要与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们的朋友很少主动找他们聊天或聚会,他们认为自己的朋友只会在有需要的时候才联系他们,往往都是打算寻求帮助或支援才会联络自己。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对于朋友来说并不重要,像俗语所说的「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朋友没有把自己放在较优先的位置。在这个重视网路通讯的时代,人们是否会倾向疏远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对方帮助的时候才联系别人?抑或是我那些经常被朋友忽视的求助人有什么问题?

我的求助人常常感到被朋友忽视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与他们和家人或朋友缺乏界限有关。在朋友面前,他们为了保持友好的关系,往往都尽量保持友善和乐于助人,而且从不对他人说「不」。这些人会因为自己拒绝他人而感到内疚,甚至会因为满足不到其他人的需求而不停解释和道歉。事实上,他们强迫自己取悦他人,并根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定义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的朋友只会视他们为帮助自己的人或救援者,没有建立真正朋友的关系。

刚才所提及那些求助人与他人缺乏界限的潜藏因素有机会与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有关,也就是说,他们在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缺乏界限。譬如,一位母亲与七岁的女儿过度分享自己的关系问题,她告诉女儿自己委派了好友来与父亲的情妇见面,质问对方。此外,这名母亲还喋喋不休地向女儿表达父亲不忠的行为。然而,这种过度和缺乏界限的分享会对女儿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因为这样做超出了女儿理解成人世界关系问题的能力。而女儿亦需要选择站在母亲的一方来支持她,拒绝与父亲保持良好关系。这名女儿会误解自己有责任照顾妈妈的情绪困扰和处理父母之间的关系问题。相反,那名母亲未能满足女儿的情感需求,亦无法保护她的界限。结果,这名女儿在成年后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界限。

对于我那些认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经常忽视自己的需求的求助人来说,他们需要探索自己是否难以与他人建立界限。他们可能倾向忽视自己个人的需要和慾望,亦不擅于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来理解自己的观点。透过觉察和认识自己的内在感觉,通常是身体感觉,他们可以逐渐提高对自己喜恶的敏感度。每当人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缺乏界限时,便需要改变自己对他人的行为,让自己感到安全及保障自己。结果,他们学懂如何与他人说「不」,建立适当的界限来保护自己。这样,他们的家人或朋友也可能学会尊重他们的界线,令彼此之间的联系更为真实。

当我们能在内心设立更健康的界限,更能向他人展示自己真实的自我,让他人选择与我们真诚确切地建立联系。而对方可能不会把我们视为他们的帮助者或救援者来与我们建立关系,把我们视为真正的朋友。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儿童时期的人际创伤的心理治疗

在我心理治疗服务中,比较常见的求助者是经历人际创伤而寻求心理治疗的人士。很多临床问题,包括临床完美主义、依附问题、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机会与求助者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创伤经验有关。一段健康的母婴关系能够促进小孩安全型依附的发展,妈妈能够敏锐地对婴儿发出的讯号作出反应,在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从更广泛的意义理解香港人身份认同的发展

自1997年以来,香港人面对这个城市不同方面的变化。很多人在思考香港人所面对的事情时,都会问我有关身份及其发展的问题。到底什么是身份呢?如何能够概念化一个人在生命中的身份发展?当我们把「香港」称为自己的家乡时,可能会透过份享自己的文化或是以独特的叙事来界定自己是香港人。有些人在面对这个城市中一些可以预见的变化时,可能担心会因此而影响正在处于不同生活阶段的香港人的身份发展。事实上,对于香港人这种特殊身份的改变仍然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如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研究身份发展的概念,便有机会意识到任何身份发展都存在许多个人上的差异。

面对逆境是英雄之旅的一部分

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奇异博士》描绘了一位富有而着名的神经外科医生的「英雄之旅」,这位医生就是傲慢的奇异博士。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双手受到创伤,令他无法进行手术。在寻求治疗双手的旅途中,他前往卡玛泰姬(Kamar-Taj) 寻求巫师的帮助。经过巫师和古一的培训,奇异博士的双手康复了。奇异博士决心踏上保护地球的旅程。根据美国文学教授Joseph Campbell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这是一段寻求真实自我的旅程,我们能够在生活上做一些比自己更伟大的事情,从而获得内在的满足,感受生活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