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的身份与愤怒

Andy Warhol 曾经说过:「未来每个人都会成名15分钟。」随着各类社交媒体、YouTube等平台的普及,人们都可以轻松发布自己的创作。在这个时代,借助各种平台塑造特定形象,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可能被放大。事实上,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习惯可能使很多人产生一种夸大的自我重要感。当我们试图在这些社交平台创建一个理想的形象时,便有机会过度认同它并依附于我们所认为的「自我」。这样,我们就如被困于一个自己亲手建造的牢笼中。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非常热衷于每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内容,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有趣的素材来制作帖文几乎成为了他的唯一目标。通常,他从事有趣的活动是为了稍后可以制作和发布一则引人入胜的帖子。然而,这令他难以真正享受当下的每一刻。某天,他的一位支持者在他的帖子下发表了一则尖酸的负面评论。他为此感到非常生气,并与对方展开一场激烈的「网路战争」。这次冲动的行为损害了他的声誉,亦使他流失了很多支持者。尽管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但是已形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愤怒与人类本性的不同面向有关,其中一个是我们对自己某些身份的执着。举例来说,当人们过度依附于自己的职业身分,面对被解僱时就很大机会感到沮丧和挫败。当我们感到「自我」被攻击时,就很容易产生愤怒。在上述的例子中,当我的求助人被支持者批评,他对自我的依附使他无法接受任何负面评语。这种对自身潜在缺陷的强烈抗拒加剧他的负面情绪,并引发冲动行为。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愤怒可以被视为保护自我和尊严的合理反应,特别是他人恶意中伤我们时。但是,如果我们对批评反应产生过度的愤怒,这种自我权利感会带来伤害,使我们困于虚幻的自我形象中。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我们无可避免面临各式各样的批评和攻击。如果我们的愤怒很容易被触发,就难以维持良好的工作和专注于日常活动。要克服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超越自我。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释放自我关注并减少自我执着。其中一种超越我们自己的方法就是学会把更多的专注力放在为更大的群体创造更多的东西。譬如,如果我上面提及的那位求助人将注意力转移至创建其他更有趣的内容,以及有利于粉丝的福祉的行为上,那么这种毅力和坚持或许可以帮助他克服对自我的专注和执着。对他而言,他可以减少专注于因面对抨击所带来的情绪不适,并且把精力转到至表达善意和慈悲。
当然,如果我们面临恶意的或一些严重影响我们尊严的攻击,就需要捍御自己的权利并保护我们的声誉。否则,透过超越我们的自我,也可以获得平静并逃离自己所创建造的牢笼。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常见于曾经经历童年创伤的人身上的解离症症状有哪些?

对于那些曾经经历童年创伤的人来说,其中一个较鲜为人知的症状就是解离。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觉察到自己的抑郁情绪、焦虑和睡眠障碍的问题。当他们前来与我晤谈时,有时候会告诉我他们经历了一些对他们来说不合理的症状。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羞耻地告诉我,她的身体内好像不只她一个人。这使她对自己是谁,以及自己的真实性格感到非常困惑。在一些极端的个案中,出现这些解离症状的人可能会发展成解离性身分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他们的人格会出现分离的部分,对世界、他人和自我具有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部分或许会存在相互矛盾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举例来说,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的身体内有不同的部分,而这些部分无法相互发挥作用。结果,有时候他会对他的女朋友大发脾气,甚至表现出暴力行为。然而,他之后会完全忘记发生过的事情。在其他时候,他是一个非常温柔和包容的男士,对女友的需求亦很敏感。

鑑于当前的经济情况,休假(sabbatical)对心理健康可能有益

近年,越来越多企业组织因经济情况而进行裁员,很多人被强制放无薪假期,甚至面临被裁员的情况。企业组织留住员工的其中一个可能方式是为员工提供休假(sabbatical)。休假是指一段长的时间暂停工作,可以是受薪的,也可以是无薪的。一般来说,休假的时间长短不一,从一个月至一年不等。有时候,如果一个人被裁员,他或她亦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看待失业期,如从正常工作中休息一段长的时间。当然,这严格来说并非休假。但是,这个人仍然可以在这段期间进行一些休假人士会做的事情。事实上,这是一个让人「充电」、反思和转变的好机会。

为什么我不能阻止自己不停滑手机?社交媒体成瘾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最近发行的纪录片"The social dilemma"探讨了社交媒体危害使用者的现象,包括对使用者的利用、社交媒体成瘾问题、以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在政治上的使用。你是否有朋友无法控制自己每天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你是否经常无法控制地开启社交媒体?你是否遇到一些朋友每天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多次发布有关自己个人生活的照片或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