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对愉悦感觉的「瘾」

不论是社交媒体还是美味的甜点,我们都可能会从不同的渠道渴望获得更多愉悦的感觉。当我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贴文和照片时,或许会更频繁地检查我们的帐户,看看能够从朋友中获得多少「反应」。当我们打开一包薯片时,可能会忍不到把整包吃掉。事实上,以上提及的两个例子或其他类似的情况下,我们都会体验到愉悦的感觉。有时候,这些感觉并不明显,以至于我们可能未能觉察它们。如果我们多加留意自己的行为,或者会发现自己倾向于作出更多相同的行为,从而获得更多愉悦的感觉。例如,当朋友对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给予「反应」会引发我们的愉悦感,我们可能会自动化地增加查看社交媒体帐户的次数,这种自动导航与我们对得到更多愉悦感的本能渴望有关。

从表面来看,通过增加某些行为来获得愉悦感似乎对我们的福祉带来益处。譬如,从社交媒体平台中获得很多正面的「反应」的感觉很好。因此,我们渴望发布有趣的贴文来吸引他人作出更多的回应。如果适度并谨慎地行事,这是一个健康和适当的方法来寻求认可。然而,如果我们缺乏对自己渴望愉悦感觉的觉察,最终可能会发展至成瘾问题。
我们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觉察到自己的渴望呢?透过练习静观,我们可以学习增强对自己的情绪的觉察。这样,我们可能更容易注意到自己不愉悦的感觉。举例来说,当我们不小心触碰到一个正烧红的锅子并感到疼痛时,会马上缩开以免经历更多的痛楚。在这个自动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痛苦而感到不适。当觉察到自己正经历愉悦的体验时,我们可能需要学习对自己渴望这些感受的倾向培养更多的意识。 也就是说,在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产生任何愉悦的感觉时,我们可以注意它们并承认它们的存在,但不对它们作出反应。例如,当我们享用一包薯片时,可以尝试把注意力放到自己对品嚐薯片所带来的愉悦感的渴望上。透过注意并承认自己渴望从包装中拿取更多薯片,我们就可以先停下来,并再选择是否继续吃更多。
有时候,由于受到自动化的影响,我们很难注意到自己的渴望及其相关在内心所产生的愉悦感。透过定期进行静观练习,我们可以更耐心地提高对关注这些不显眼的感受的能力。愉悦感对我们来说固然重要,体验到某种程度的快乐并没有坏处。这是一个在享受这些愉悦的感觉和过度渴望它们之间寻求平衡的问题。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疗的疗程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拥有自恋型人格性格特质及冲动控制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经过几节的会面后,他开始对导致自己脾气爆发的自动化认知谬误有初步了解。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条求助者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期待他们的问题可以快速地解决。

以中庸之道来寻找「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我的求助人当中,不论是青少年、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答案。我的职业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来定义自己?抑或我脑海里的思想就是我?

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购物狂,即使已经负债累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购物的冲动。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会去购物,并经常沉迷浏览网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装、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场,都会有所收获,绝对不会空手而回。事实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颜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会每天查看那些网上商店的最新库存,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到实体店试身并购买。她的购物狂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男友的关系,因为债台高筑而无法为筹备婚礼而储蓄。为什么她明明意识到自己购物狂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仍然忍不住继续疯狂购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