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对愉悦感觉的「瘾」

不论是社交媒体还是美味的甜点,我们都可能会从不同的渠道渴望获得更多愉悦的感觉。当我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贴文和照片时,或许会更频繁地检查我们的帐户,看看能够从朋友中获得多少「反应」。当我们打开一包薯片时,可能会忍不到把整包吃掉。事实上,以上提及的两个例子或其他类似的情况下,我们都会体验到愉悦的感觉。有时候,这些感觉并不明显,以至于我们可能未能觉察它们。如果我们多加留意自己的行为,或者会发现自己倾向于作出更多相同的行为,从而获得更多愉悦的感觉。例如,当朋友对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给予「反应」会引发我们的愉悦感,我们可能会自动化地增加查看社交媒体帐户的次数,这种自动导航与我们对得到更多愉悦感的本能渴望有关。

从表面来看,通过增加某些行为来获得愉悦感似乎对我们的福祉带来益处。譬如,从社交媒体平台中获得很多正面的「反应」的感觉很好。因此,我们渴望发布有趣的贴文来吸引他人作出更多的回应。如果适度并谨慎地行事,这是一个健康和适当的方法来寻求认可。然而,如果我们缺乏对自己渴望愉悦感觉的觉察,最终可能会发展至成瘾问题。
我们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觉察到自己的渴望呢?透过练习静观,我们可以学习增强对自己的情绪的觉察。这样,我们可能更容易注意到自己不愉悦的感觉。举例来说,当我们不小心触碰到一个正烧红的锅子并感到疼痛时,会马上缩开以免经历更多的痛楚。在这个自动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痛苦而感到不适。当觉察到自己正经历愉悦的体验时,我们可能需要学习对自己渴望这些感受的倾向培养更多的意识。 也就是说,在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产生任何愉悦的感觉时,我们可以注意它们并承认它们的存在,但不对它们作出反应。例如,当我们享用一包薯片时,可以尝试把注意力放到自己对品嚐薯片所带来的愉悦感的渴望上。透过注意并承认自己渴望从包装中拿取更多薯片,我们就可以先停下来,并再选择是否继续吃更多。
有时候,由于受到自动化的影响,我们很难注意到自己的渴望及其相关在内心所产生的愉悦感。透过定期进行静观练习,我们可以更耐心地提高对关注这些不显眼的感受的能力。愉悦感对我们来说固然重要,体验到某种程度的快乐并没有坏处。这是一个在享受这些愉悦的感觉和过度渴望它们之间寻求平衡的问题。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曾经经历童年创伤的人,如何学习建立信任?

今天,我步行至港铁站去上班的途中,看到一位女士在街上遛狗,那只狗似乎是被救援并收养的。与此同时,另一位老太太推着手推车正向他们走近,那只狗不愿意继续跟着女主人散步。牠看起来非常害怕,担心前方可能有威胁。尽管和主人一起散步,但牠还是不相信自己在街上是安全的。狗只被前主人虐待后变得难以信任一般人是很普遍的现象。事实上,与遭受虐待的狗类似,曾经经历童年创伤的人也被发现很难信任他人。他们有机会不信任任何人,或是与所有人保持一定距离。相反,部分人可能会错误地相信那些操纵或虐待他们的人。

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或「负面思想」?

我们对于拥有「坏习惯」觉得不好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有时间亦无法避免讨厌自己变得消极或满脑子都是「负面思想」。事实上,很多「治疗」都倾向专注于消除我们的负面部分。举例来说,针对自我形象低落的心理治疗可能会致力于完全消除个人对自我的负面思法,例如「我是个坏人」或「我是个差劲的学生」等。然而,如果我们有这些想法时,真的代表我们有什么问题吗?

一趟没有尽头的旅程——由私人执业十二周年到去除精神疾病污名化

2020年9月28人是我私人执业的十二周年,这标志着新一页的里程碑。我和我的助手Lap正筹备在来年实行一项新的计划,我们将会透过不同的方式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的心理学知识和见解。从我们过去一年的网志和为公众所举办的讲座,我们知道大家都欣赏我们为大家提供有趣而有用的心理学知识所作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