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作出的判断与「现实」之间的相对性

我们在生活中都无可避免地面对各种各样的损失,例如是失去所爱的人、工作,甚至是健康的体魄,这些损失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和经历十分复杂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会质疑为什么自己需要面对这些损失,渴望找出背后的原因。除此之外,我们也会难以接受自己面对失去的事实,并且饱受折磨经历哀伤的过程。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上面对的损失不只局限于真正失去自己重视的人或事物。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现实」超出自己的预期或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时,我们也有机会面临损失。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发现那位似乎看中她的男同事原来是一位好色之徒,而且非常擅于操控他人,她因此而感到非常沮丧。当觉察到这一点后,她为自己曾长期与这位男同事建立暧昧关系,并渴望有进一步的发展而经历了悲痛的过程。除了悲伤,她的内心也充满愤怒,不断质问自己为什么被困于这段暧昧关系中这么久,自己却无法意识到「现实」。但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现实呢?」。

我们生活于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混乱的世界中,难免会渴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控制权,以及更加确认自己能够清晰地看到我们的「现实」。在我们的社交圈子中或是家庭网路中,我们都不难发现身边有些控制慾十分强烈的人或是容易感到焦虑的人。然而,根据神经科学的理论,人类所看到自己的「现实」是建基于先入为主的见解和受生活经历所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明白我们心底去解释面临损失或遭受悲痛的原因还取决于不同的因素。例如是教育、宗教信仰、性格特质或思考方式,以及其他外在因素。事实上,暂时可以得出的答案是,我们也许永远都无法得知真实的现实,而所有苦难和痛苦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一个谜。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就是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人类对大自然的控制亦有限。从这个层面上理解,「现实」与我们自身的立场和观点有关。在大自然中,一切都是互相有着联系的,好与坏只是相对的。譬如,一只羔羊成为了狮子的晚餐,无疑是一场充满痛苦和损失的悲剧。相反,对于那只狮子来说,这是一件「好」的事实,因为把羊肉带回去可以养活整个狮子家族。

基于对于我们的「现实」的这种相对性概念,我们需要保持谦卑,从而了解对人类有限的感知。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看到整个宇宙的整体时,就会明白自己无法完全理解为什么事情会一起发生。透过保持谦卑,我们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判断眼前的事物时放下僵化。对于上述的那位求助人,对她来说「糟糕的现实」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被男同事操纵。但从另一方面看,「美好的现实」是她能够觉察到自己对现有的婚姻缺乏欣赏的盲点。当她意识到这一点后,她便开始谦卑自己,展开深入的自我反省之旅。当我们能够谦虚地面对自己的损失,从僵化的角度走出困境,或许会意识到这些损失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成长,并且成为一个谦卑的人。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偏见与歧视的一种解药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偏见和歧视,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种族、性别、政治取向、社会阶级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种偏见或歧视。在心理学的角度,偏见或歧视有可能是由于一个人投射了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到他人身上。那些对别人有偏见或是歧视别人的人,会由于投射了自己的负面特质而对被歧视者作出相应的行为;而遭受偏见或歧视的人有机会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负面特质的行为。例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岳父会把他的媳妇视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妇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认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次等,变得非常服从和事事迁就家人。

从香港电影《浊水漂流》探讨自我慈悲和对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电影《浊水漂流》可能打动了不少人的内心。电影内容讲述一群在深水埗无家者被排斥,而他们珍而重之的个人物品被政府带走的故事。最终,这群无家者提出民事诉讼,只获得二千元港币的赔偿。电影中其中一位无家者是一名越南难民,他与妻子和儿子失去了联系。在社工的帮助下,这位越南难民终于与住在挪威的儿子恢复了联系。对于能够透过网上看到儿子和与他交流,他感到异常惊讶和高兴。除此之外,他充满好奇心,渴望了解儿子生活的一切。然而,当他的儿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时,这位越南难民却要求他不要这样做,脸上更流露出尴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为一名曾经入狱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内疚和羞耻所淹没,在服食最后一剂的海洛因后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