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如何在职场上增强对人际界限被侵犯的觉察并建立健康的界线?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逢星期日的晚上都会感到非常烦躁,但却不知道箇中原因。从表面来看,他在处理工作方面做得很好,而他的上司亦很满意他的表现。经过详细的讨论后发现,我的求助人并不知道自己在工作上屡次被他人侵犯界限,并未能在职场上与别人定立适当的界线。例如,他常常被要求参与自己所属团队以外的工作计划和专案。每当同事要求他帮忙做一些不属于他工作范围内的事情时,他都会同意在办公时间以外为他们工作。结果,他不但承担着超过三个人的工作量,而且没有获得任何额外的补偿。除此之外,他的性格较为内向,不太愿意在下班后参与同事之间的联谊活动。他的同事们喜欢下班后喝酒閒聊放松一下,但实际上他觉得讨论八卦令人感到不舒服。在喝酒的时候,同事们也会询问他的个人生活。然而,他担心如果他拒绝赴约就会被同事们排斥或孤立,所以从不拒绝出席任何下班后的聚会邀请。每次聚会结束后,他都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回到家后,他总是感到很累,除了呆坐放空之外什么都做不了。他如何能够增强觉察力识别职场上被跨越界限的违规行为,以及学习更有效的策略来设定健康的界线?

要培养对被侵犯界线的觉察,我的求助人需要在与同事互动的时候尝试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由于他倾向封闭自己的内心感受,他需要学习多接触自己的身体感觉。譬如,当同事请求他参与非他工作范围的计划时,他可以专注于胸口的压力。透过观察胸口的压力和绷紧的感觉,他可以反思自己对于这些要求的内心感受。如果在反思过后觉得自己不愿意接下这项工作,就需要坚决地以外交策略来拒绝。他可以对同事说:「我现在负责的计划太多了,不能接下你们的专案。你能够问问其他有机会能够帮忙的同事吗?」

当我的求助人开始逐步提高对自己的界线的觉察力后,便可以礼貌地表达他对办公时间以外参与聚会的偏好。例如,如果他知道活动会涉及八卦或侵犯他人私隐时,可以拒绝参加邀请。每当同事向他提起有关办公室内的流言蜚语时,他都可以运用外交策略来表明自己不感兴趣。他可以说:「我今天还有很多工作还未完成,我想我需要跳过这些话题。」

在职场上,遇上被他人侵犯界线是很常见。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发现自己的工作环境是「有毒」的。事实上,在相关的情况有所改善前,我们需要学会勇敢地定立健康的界线来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对我们来说,识别工作环境中的「健康对象」并尝试与他们建立关系和结盟是很重要的。假如我们的上司没有参与于办公室的有毒关系中,我们也可以考虑寻求他或她的帮助。但如果职场中的毒性压力太大,就需要在工作以外寻求专业协助。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偏见与歧视的一种解药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偏见和歧视,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种族、性别、政治取向、社会阶级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种偏见或歧视。在心理学的角度,偏见或歧视有可能是由于一个人投射了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到他人身上。那些对别人有偏见或是歧视别人的人,会由于投射了自己的负面特质而对被歧视者作出相应的行为;而遭受偏见或歧视的人有机会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负面特质的行为。例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岳父会把他的媳妇视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妇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认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次等,变得非常服从和事事迁就家人。

从香港电影《浊水漂流》探讨自我慈悲和对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电影《浊水漂流》可能打动了不少人的内心。电影内容讲述一群在深水埗无家者被排斥,而他们珍而重之的个人物品被政府带走的故事。最终,这群无家者提出民事诉讼,只获得二千元港币的赔偿。电影中其中一位无家者是一名越南难民,他与妻子和儿子失去了联系。在社工的帮助下,这位越南难民终于与住在挪威的儿子恢复了联系。对于能够透过网上看到儿子和与他交流,他感到异常惊讶和高兴。除此之外,他充满好奇心,渴望了解儿子生活的一切。然而,当他的儿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时,这位越南难民却要求他不要这样做,脸上更流露出尴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为一名曾经入狱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内疚和羞耻所淹没,在服食最后一剂的海洛因后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