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在处理关系问题时,把自信与慈悲结合起来是很重要的

我们常常会倾向运用二分法思维来思考,认为我们要么明确并专注于与他人建立界线,要么应该对别人的痛苦给予同情并更加包容。然而,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展现慈悲的同时,又能表现得坚定自信?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答应了她的朋友的要求,邀请对方到她新买的房子作客。一直以来,她都认为这位朋友为她的搬迁而感到非常高兴。直到到访的当日,她的朋友一踏进她的新家就不停地拍照,让她感到极为震惊。原本我的求助人想阻止她的好朋友并表达她对这些侵犯她隐私的行为的愤怒,但碍于她们二人关系亲密,她最后选择了接受好朋友的举动,亦没有作出任何对抗。后来,我的求助人发现她这位好朋友把所拍的照片分享了给另一位朋友看,二人更肆意地说三道四。我的求助人对她的好友的所作所为感到失望,并觉得自己被背叛了。这位求助人面临两难的抉择,就是选择与好朋友讨论这个问题,还是逐渐淡忘它并与对方保持距离就此作罢。如果你是她,你会如何选择?

如果我们想和好朋友保持亲密关系,对他们坦诚和表现得坚定自信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我们有权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与他们订立适当的人际界线。要表现得自信和坚定,我们第一步需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事实上,对于我那位求助人来说,勇敢坚决地面对她的好友并指出她的不是,实际上是正确的事情。因为对方是在未经她许可的情况下拍照,这是不可接受的。当有人侵犯我们的界线时,我们可以透过计划、逻辑性和价值观来决定如何向对方传达有关的讯息。例如,我的求助人可以与她的好朋友谈论有关她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的事情,亦可以向对方表达她的失望。无论她的好朋友是否接受,她都可以如实地忠于自己的内在指导。只有当我们专注于自己内在的核心价值观,做那些我们认为对自己关系有益的事情时,才能拥有内心的平静。

如果我的求助人的好友到最后还是否认并且最小化她所做的事情,那该怎么办?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我们或许倾向否认别人对我们的对抗,更有机会在面对别人坚定的立场时采取防御措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培养慈悲,以及在人际关系中建立一定的自信。我们需要对别人和我们自己慈悲。对于我的求助人来说,当她的朋友否认并且最小化她所作的行为时,她需要培养对自我的慈悲。她无可避免地因为被好友背叛而感到愤怒和受伤,她需要把自己照顾好,并可以透过与其他亲密的人倾诉或参与表达艺术来抒发自己的情绪。她可以决定继续与这位朋友保持这种亲密关系,抑或是开始疏远她。与此同时,我的求助人有机会对这位好朋友表示同情,或许对方是因为自己的不足而产生嫉妒,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多年来她一直在这段关系中背叛我的求助人。当我们培养慈悲,将能够更平静地面对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所有的因素和复杂性。

有了自信和同情心,我们就可以在面对关系问题时建立内心的平静。现实是没有绝对正确或错误的答案或行动,因为这是一个与灵活性和接纳相关的问题。我们需要接受一个事实,鑑于所有无法预测的因素和变数,我们无法完全控制与重要他人走怎样的道路。最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并坚持自己内在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对于拥有充实又富有意义的真诚关系,我们仍可抱有希望。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与童年创伤有关潜在的逃避机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由于难以忍受与他人联系所带来的情绪,因此在不自觉下倾向逃避出席所有社交场合。除此之外,他还有酗酒的习惯,希望透过酒精来摆脱因工作压力所带来的焦虑。事实上,他的父亲在他童年时期经常虐待他,常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而责骂他,甚至对他作出体罚。在整个童年时期,他学会了建立一种应对机制,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尽力逃避父亲和任何有机会被虐待的情况。另外,他还学会了逃避任何可能触发与他童年虐待相关情绪的场合,例如受到负面评价和批评的情况。其中一个例子是当他曾经被一位同事欺凌后,他会因为担心自己再次被欺凌,以及受创伤经历的记忆影响,不愿意出席任何公司团队的聚会。

为什么我们在童年时期所发展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每当发现没有人注意自己或朋友没有邀请她出席聚会时,便会确信自己没有人爱和没有价值,她亦因此而常常感到沮丧。她在生活上倾向执着于一些次要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会引发起她各种负面的想法,例如别人都不喜欢她或孤立她等。譬如,当她的同事告诉她他们有自己的午餐聚会时,她便会认为自己被孤立,甚至认为对方是刻意排斥自己。此外,当她的朋友要求她为自己做事时,即使她内心深处不想这样做,但是她仍然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取悦他们。事实上,她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朋友的尊重、爱护和关心,以至于很难向他人说「不」。另一方面,她低估了自己在生活中那些应该别人珍惜的正向特质和强项。为什么她对自己不配被爱和没有价值的核心信念如此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