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我可以治疗我的家人或朋友吗?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经常因为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其他问题(例如工作压力)向我作出谘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时有人向我作出请求,希望我为他们的伴侣或密友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我通常会礼貌地拒绝他们的请求,并尽力转介有类似背景的专家为他们提供心理治疗服务。为什么在提供心理治疗时保持适当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么例外的情况下,心理学家能够同时与某人建立多重关系?

作为注册的临床心理学家,我们需要谨守专业操守。根据大多数心理注册机构的道德守则,治疗师应该避免和服务对象建立多重关系。治疗师与服务对象在进行心理治疗的期间,可能存在多重关系包括社交或业务关系,而为朋友或家人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如果临床心理学家与服务对象建立了多重关系,他或她需要承担自己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受到影响的风险,治疗关系会因为治疗师的自身利益受到影响。在心理治疗当中,治疗师会以求助人的福祉为最优先,他或她不应该利用服务对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当治疗师利用心理治疗时间谈论个人问题,或与另一个求助人谈论另一位客人的私事,都可能会违反道德标准。如果治疗师要求客户为他或她工作,例如共同进行一些工作计划,这也可能是一个问题。

倘若临床心理学家与服务对象之间存在多重关系,则有可能无法在心理治疗中保持客观性。即使他或她尽最大努力保持客观性,服务对象也可能无法做出回馈。事实上,当客观性被损害时,治疗效果有可能会大受影响。例如,如果治疗师与求助人原本在朋友关系上发生冲突,他也许未能专业地分析求助人所面临的问题。

在治疗师和服务对象的多重关系中,彼此之间的权力差异是令服务对象被剥削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临床心理学家具有专业地位和对服务对象的个人了解。除此之外,服务对象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在情感上依赖治疗师并希望得到心理上的疗癒。在多重关系中,治疗师可能有机会可以利用到服务对象的个人资讯来增加自己的个人利益。当权力不平等时,服务对象的个人利益会被剥削。被剥削的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和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便对其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实际上,要避免建立多重关系的道德准则并不是非黑即白,有些特殊情况是例外并可以接受的。例如,如果那位临床心理学家是该地区唯一可以提供某种专门治疗的人士,那么建立多重关系是有可能的。另一个例子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向在相同地区中的另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寻求心理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师需要确保与求助人处理有关保密性、知情同意和跨越界限的问题。

心理治疗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人士是一趟重要的旅程。大众需要对如何选择具有专业资格的临床心理学家有一定的知识,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及避免与治疗师建立多重关系或承受被剥削的风险。公众应该选择已在公认的专业机构具有注册资格的临床心理学家,才能维护个人利益并获得优质的心理治疗服务。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社交圈子中的冷漠可能与发展时期创伤有关

我很多求助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有些是很成功的专业人士或商人,他们具有足够的社交技巧及能够与其他人相处融洽。有些则是倾向回避与他人接触,甚至完全断绝社交联系。表面上,有社交焦虑的人会倾向在某些社交圈子中疏离自己,亦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作出负面评价。他们倾向认为别人对他们的社交表现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在社交聚会后常常感到非常疲倦,及后亦需要一段长时间休养。

移民的挑战──勇气令我们变得更强大

在最近两年,愈来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虑移民到其他国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时都会有朋友与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计划,甚至有些朋友在没有任何准备下便离开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如果在缺乏规划和社会资源下移居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也许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年轻人可能会有经济上的压力,担心自己在外国没有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中年人可能需要放弃原本安稳的生活而离开家乡,除了为子女适应新的成长环境而担忧,又要考虑是否带同年长的父母移民而烦恼。

二分法思维扭曲了我们与他人分离性的感知

作为人类,我们都难以避免对一些与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动化的批判。我们倾向批评别人做了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事情或没有作出我们认为必要的行为。例如,一位女士对于表弟的太太没有出席农历新年期间的家庭聚会而作出了负面的评价。她不断地批评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长辈,说了不少中伤对方的说话。另一个例子一位母亲认为儿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儿子无视自己的反对,继续与一位男同学交往。这名母亲向心理学家寻求协助,希望能够改变儿子的性取向。 在我们尝试理解自己对他人的自动化批判前,可以先了解一个关系概念。当我们试图对他人作出判断时,会倾向考虑到这个人与自己或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我们会把这个特定的人与整个群体(该群体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人数组成)之间建立界限,从而进行区分。譬如,以上所提及的那位女士把表弟的太太与全家人区分开来,在彼此之间建立了界限。在另一个例子中,那位母亲把自己同性恋儿子与其他异性恋者区分开来,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正常。事实上,矛盾的是,当我们创造差异时,所建立的界限实际上会把双方连系起来。例如,那名女士会以「姻亲关系」把自己和表弟的太太分隔开来,因为表弟的太太不是属于「直系亲属」。然而,这样的界线事实上亦指出自己与表弟的太太也是姻亲关系。而以「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性取向区分他人,这个分隔的界线也将这两类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当试图将两个类别区分,也是一种连系。 当我们理解以上的关系概念时,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批判的对象也是属于群体的一部分和与我们有所联系。如果那位女士意识到表弟的太太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她或许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下理解对方的所为或不所为。而如果那位母亲能够理解不同性取向的人实际上是有联系的,有机会意识到儿子并没有异常,只是性取向与她不相同。事实上,如果我们希望更加透彻地了解别人,或以更客观的态度来感知他人的所为或不所为,便需要考虑所有完整的回路和相关的因素。例如,那位女士可以透过审视环境和相关的因素,尝试了解表弟妇为何在农历新年期间缺席家庭聚会。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这位女士或许会发现表弟的爸爸是一名自恋狂,经常操纵表弟和表弟妇。结果,表弟的太太无法忍受面对他而选择不出席家庭聚会。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那位母亲能够深入了解当前的情况,或许会意识到儿子的性取向有机会与部分基因结构有关。这样,她对于儿子选择男生作为伴侣的行为便会更加理解,不会认为儿子是不正常。 透过看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界限,我们会发现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与他们建立联系。当明白到这一点后,我们便会更有动力深入地考虑相关的因素来审视其他人的行为,避免作出一些不合理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