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一些传统会把静观解释为觉察自己的心智游移或走神。在静观练习中,我们首先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但是,我们的思绪无可避免地会游移。静观是指当我们觉察到自己走神,把注意力带回我们原来集中在的事物上。

根据静观减压课程的创立人Jon Kabat-Zinn所说,静观是指有意识地留心当下此时此刻升起的经历,不加批判及接纳。在练习静观时,我们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到当下的经验。例如,在静观进食练习时,我们可以细心留意一下食物的味道、外形、气味、质感和进食时的声音。

在Daniel Goleman和Richard J. Davidson所写的Altered Traits一书中,对于静观的研究涵盖了从初学者(参与一百个小时练习以下)到长期练习者(终身平均练习九千个小时)的转变。研究指出,在为期八星期的静观减压课程中进行了大约三十个小时的练习,杏仁核对压力的反应性会降低,这样表示初学者在面对压力时有关的反应有所减轻。经过两星期的恒常练习,初学者的专注力增强了之馀,亦减少了走神。

虽然结果尚无最终的定论,但对于更长期(例如超过一千或是达到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恒常的练习能够增加杏仁核与前额叶皮质的脑内回圈的连系性,这样可能对个人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帮助。另一个例子就是与慾望和依赖有关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神经回路会缩小。事实上,研究开始初步指出静观练习能够帮助减少成瘾的问题。

我们可以如何开始学习静观?参加正式的静观练习训练课程能够在导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巩固学习。以八星期的静观减压课程或是静观认知治疗课程为例,参加者需要每天进行至少四十分钟的练习,使人们养成每天进行静观练习的习惯。

练习静观就好像我们为了锻鍊体魄而做运动一样,我们需要恒常地进行练习才可以提升我们的福祉。在每天繁忙的日子中要抽时间进行练习并不容易,但研究指出静观的好处的确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去持之以恒地修习。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苦难的两枝箭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伤的心理痛苦。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们曾经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那些无可避免的痛苦时显得如此平静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却在面对痛苦时变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