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一趟没有尽头的旅程——由私人执业十二周年到去除精神疾病污名化

2020年9月28人是我私人执业的十二周年,这标志着新一页的里程碑。我和我的助手Lap正筹备在来年实行一项新的计划,我们将会透过不同的方式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的心理学知识和见解。从我们过去一年的网志和为公众所举办的讲座,我们知道大家都欣赏我们为大家提供有趣而有用的心理学知识所作出的努力。

在过去二十年的临床心理治疗的经验中,我获得了很多因应各种精神疾病及心理问题的心理评估和治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很多人可能认为我的知识和技能都已经十分完善,并能处理所有复杂的个案。大家可以说我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是我想澄清一下,事实上我仍然处于学习、发展和进化的阶段。在我日常的工作中,我仍然透过与我的求助人、朋友和大自然互动来获得新的见解和想法。

就像「自我」中的「英雄之旅」(请参阅9月25日的网志)一样,我的临床实践是不会有最终的版本。在学习和对求助人进行心理治疗中学得愈多,我就愈理解到自己的愚昧。透过我的反思和探索,我的心理治疗模式才会不断得到修正。这样,私人执业对于社会和有需要的人的有利发展是没有止境的。这是一趟没有尽头的旅程!

在成立十二周年的日子,我邀请大家一起反思自己为「自我」所设立的限制。传统的教育和智慧令我们倾向认为自己需要探索真正的「自我」,但正因为我们一直尝试寻找真正的「自我」,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和进化的可能。的确,自我觉察和自我理解对于我们的福祉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但是,在我们获得有关「自我」的知识后,我们不应该限制自己的可能性。

我经常告诉那些被诊断患有某种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的求助者不要通过「标籤」来定义自己。去污名化对于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走出框架,并发展成为新版本的自己非常重要。例如,曾经一位患有强迫症、广泛焦虑症及社交焦虑症的求助人告诉我他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位临床心理学家,我感到十分鼓舞。

对于那些没有精神疾病但倾向以限制的思想框架来限制自己的生命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在这个时代,我们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从自己的舒适区走出来,探索解决难题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只有怀着踏上永无止境的旅程的心态,我们才可以摆脱自己所预设的框架,不断进化成为新版本的自己。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述情障碍及身心症状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时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没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长期痛症。透过全面的临床面谈,我发现很多这类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指难以识别和描述个人的情绪,及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分辨各种情绪。促成这种性格结构的发展有多种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童年早期的发展环境和创伤等等。

两种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有关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发布不同类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动、成就或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获得「讚好」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一些普通的用户而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没有问题。当一个用户透过社交媒体来创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与朋友建立正面的联系和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的反馈,有助加强一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都明白自己并不是比他人优秀,亦能够感知现实来看待自己。然而。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资讯,在获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评价后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这样的情况便令人担忧。在佛教心理学中,这可能与一个人抓住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比他人优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