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于第五波疫情的恶化,越来越多人留在家中工作和学习以保持社交距离。因应各种限制社交距离的措施,我们不太可能会与家人或朋友见面和聚会。尽管透过视讯通话或传送简讯与挚亲联系非常方便,但是很多人可能会发现彼此的连系是有所不同的。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在家工作的安排下,整天都与很多同事和客户进行线上会议,但是他仍然感到非常孤单。他形容自己虽然可以以先进的科技透过社交媒体、简讯或视讯通话与人交流,但是独自呆在家中没有与他人作出真正面对面的交谈,这种依赖电讯科技的沟通好像被限制于地底的防空洞中与他人联络一样。为什么即使能够与他人透过网路交流,他仍然感到如此孤独?当我们需要留在家中保持社交距离或进行隔离时,如何透过线上的渠道来改善与他人的联系?
分类存档:Uncategorized
面对不确定性,我们更加需要拥抱自己的无知
近日,香港第五波疫情变得十分严峻,加剧了很多人的焦虑和恐惧。由于情况暂时仍然未受控,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需要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不少人都害怕受到感染,又担心有可能被送到隔离营。对于那些面临失业或公司倒闭风险的人士来说,他们也感到非常忧虑。一众家长也有机会因孩子需要提前放暑假而苦恼,为子女安排日常活动而承受莫大压力。面对疫情不断的扩散,中年人士都非常担心年迈父母的健康。事实上,第五波疫情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未知之数,面临眼前的所有不确定性,我们如何才能保持冷静地应对这些挑战?
第五波疫情的爆发对医护人员、新冠肺炎患者和大众的心理健康影响
《纽约时报》于2月16日报导了一项于美国进行的大型研究,分析了接近154,000名的新冠肺炎患者,这些受访者在受感染前都没有患有精神病的纪录或接受相关的治疗。研究发现,对比那些受感染了的人和同一时期没有受感染的人,大约39%的人更大机会被诊断患上抑郁症,而约有35%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受感染的数个月后则更有可能被诊断患上焦虑症。
我们依附伴侣的模式与社交大脑网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适逢今年西方情人节和元宵节于同一个星期,本星期其中一个热门话题就是亲密关系。在疫情下,不少情侣仍然会以特别的方式来庆祝这两个情人节。有些人可能会发现另一半非常热衷透过赠送礼物或鲜花来为自己制造惊喜。有些人则可能发现自己的伴侣在这两个特别的日子都很冷漠,感觉自己被对方忽视。对于那些正在考虑与暧昧对象发展成情侣的人,当中部分人可能认为对方非常热情,有些人则发现对方开始疏远和回避自己。以上的例子都指出了一个人对他人的反应都与我们社交大脑中的网路相关,到底当中的网路是如何连接起来的?
心理治疗与辅导有什么分别?
近年,鑑于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寻求心理服务的人愈来愈多。当人们寻求协助时,他们可能会难以区分心理治疗和辅导服务。有些人会因此而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应该是寻求辅导员还是临床心理学家的帮助。事实上,辅导和心理治疗并不能以非黑即白来区分,因为两者的专业能力是有重叠的地方。有时候,心理治疗与辅导这两个术语甚至可以互通使用。
在迎接虎年的来临,我们会否质疑自己的人生意义?
没有人会否认正值农历新年的时候,我们在第五波疫情的影响下正在经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时期。当我们庆祝虎年的来临时,可能会感到自己正活于一个平行时空,因为部分香港人在新年期间需要被隔离或面临失业和经济困难的危机。当想到所有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我们可能会开始质疑自己常规生活的方向和目的。即使到了中年的时期,我们仍然可能会问自己:「为什么我会生存于地球上?」和「生活在地球上的意义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