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面对具自恋型人格特质的男性时,女性可能出现的矛盾心理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一位女士反复与有虐待和操纵倾向的男性建立亲密关系并被困其中是很常见。有时候,这些女性无法获得所需的支持,因为施虐者往往在公开场合表现得异常友善、迷人和无私。然而,关上家中的门后,他们会对他们的伴侣施以虐待和极力操控。因此,这些女士很难向别人透露她们的痛苦,因为她们的朋友和家人可能不相信她们。此外,受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的影响,女性通常都被寄予厚望需要保持安静和顺从。因此,这些女士可能已经习惯于适应危险,不会坦率地说出自己的苦况并保证自己免受伤害。

在这些女性当中,不少人都在一个有自恋父亲的家庭中成长,这并不罕见。事实上,自恋者有时候擅于在公开场合管理好自己的个人形象。他们的公众形象与其在家中对待女儿冷漠和残忍的态度完全不相符。他们的女儿已经习惯于接受与家庭中亲密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危险。当这些女性长大后,她们在和男性发展亲密关系时,往往会否定自己的痛苦和危险感。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有时候她们的另一半是社区中信誉良好的慈善家。更甚的是,这些女士可能一直以来经历了很多来自伴侣、家人和朋友的「煤气灯操纵」,逐渐学会了不断怀疑和否定自己。

对于这些女性来说,验证并承认她们对自恋男性的感受和经验是很重要。当有疑问时,他们可以向那些对治疗受自恋者虐待的倖存者具备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寻求谘商和心理治疗。她们需要保持坚定,以防止因受别人的意见影响而忽视自己遭受虐待的现实。如果与施虐的家庭成员见面会让她们感到难以承受的刺激,她们可能需要限制与自恋父母的交流和接触。他们可以选择只在特殊场合才与他们会面,如圣诞节或新年。重十权力去选择何时以及多久与自恋父母见面也是一种提昇自我的力量。假如会面升级至虐待行为,选择什么时候远离自恋父母的潜在伤害也是很关键。

在亲密的成人关系中,如果这些女士的伴侣不愿意为自己寻求心理治疗,她们或许会选择和自恋的伴侣分开。有时候,在决定分居之前先寻求婚姻辅导可能也有所帮助。由于自恋的伴侣有机会借此对自己的虐待特质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如果她们希望在亲密关系中向对方提供机会,先寻求专业帮助可能是一个选择。然而,如果这些女性对于施虐者寻求心理治疗服务的帮助没有任何希望,就不要为决定与伴侣分居而感到内疚,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在验证了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后,这些女士需要学习自我关怀和滋养自己,她们需要寻求那些能够理解和支持她们的家人或朋友的支援,以便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建立联系。当她们饱受负面情绪困扰时,需要学习更多的自我安抚练习,例如进行冥想练习。对她们来说,治癒由自恋者造成的创伤是一趟漫长的旅程。事实上,在相关的虐待经验后,疗癒和照顾自己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在这段漫长的疗癒和滋养之旅中,重要的是这些女士尽可能找到更多的社会和情感支持,而不是保持沉默和容忍虐待。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患有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人士的大脑会发生什么? (二)

我于上星期的网志中讲及当一个人未能消除其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便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压力症的症状,重复经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那人未能阻止大脑的神经系统不断地提醒他有威胁的警报。到底有什么可能的原因导致大脑的警报系统过度敏感,并不断发出虚假警报呢?

偏见与歧视的一种解药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偏见和歧视,很多人都因自己的种族、性别、政治取向、社会阶级或宗教信仰等原因而遭受某种偏见或歧视。在心理学的角度,偏见或歧视有可能是由于一个人投射了自己无法忍受或接受的特质到他人身上。那些对别人有偏见或是歧视别人的人,会由于投射了自己的负面特质而对被歧视者作出相应的行为;而遭受偏见或歧视的人有机会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作出具有那些负面特质的行为。例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岳父会把他的媳妇视为家中的下等人,而媳妇因为接受了这种投射,认为自己相比其他家庭成员次等,变得非常服从和事事迁就家人。

从香港电影《浊水漂流》探讨自我慈悲和对他人慈悲

近期上映的香港电影《浊水漂流》可能打动了不少人的内心。电影内容讲述一群在深水埗无家者被排斥,而他们珍而重之的个人物品被政府带走的故事。最终,这群无家者提出民事诉讼,只获得二千元港币的赔偿。电影中其中一位无家者是一名越南难民,他与妻子和儿子失去了联系。在社工的帮助下,这位越南难民终于与住在挪威的儿子恢复了联系。对于能够透过网上看到儿子和与他交流,他感到异常惊讶和高兴。除此之外,他充满好奇心,渴望了解儿子生活的一切。然而,当他的儿子提出要到香港探望他时,这位越南难民却要求他不要这样做,脸上更流露出尴尬和羞愧的表情。可悲的是,作为一名曾经入狱的吸毒者和露宿者,他被自己的内疚和羞耻所淹没,在服食最后一剂的海洛因后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