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社交圈子中的冷漠可能与发展时期创伤有关

我很多求助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有些是很成功的专业人士或商人,他们具有足够的社交技巧及能够与其他人相处融洽。有些则是倾向回避与他人接触,甚至完全断绝社交联系。表面上,有社交焦虑的人会倾向在某些社交圈子中疏离自己,亦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作出负面评价。他们倾向认为别人对他们的社交表现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在社交聚会后常常感到非常疲倦,及后亦需要一段长时间休养。

我与这些求助人进行心理治疗时,很多时发现他们在早年发展时期曾遭受创伤。这些早期的发展创伤可能包括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对求助人身体和情感上的虐待、忽略、或是与患有精神病患的父母之间的依附问题。对于某些于儿童时期曾受到创伤的成人,他们的神经系统会持续处于过度激发的状态。这种持续高水平的唤醒使他们持续感到受威胁,令他们感觉到自己处于危险当中,触发了他们的警惕性和长期焦虑反应。

在大部份经历早年发展时期创伤的成年求助人当中,他们都难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是,在婴儿期时他们的母亲未能回应他们的情感需求。结果,母亲与婴儿未能建立一段以安全为基础的依附关系。只有透过母亲和婴儿之间的紧密而充满关爱的联系,婴儿才能学习调节自己的内在唤醒。一个人有了调节情绪的能力,才能发展社交参与的能力。相反,如果没有调节情绪的能力,曾受早年发展时期创伤的成人会因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威胁而不知所措。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倾向避免参与社交聚会和断绝他们的社交网路。

除此之外,很多经历早年发展时期创伤的求助人亦具有高水平的羞耻感。事实上,他们还可能对自己拥有强烈的憎恨感觉。当一个小孩遭受到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的虐待,他便会持续地陷入两难的局面,对父母又爱又恨。由于小孩完全依赖了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他们对自己对父母产生的愤怒感到恐惧。为了保护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依附关系,孩子把对父母的仇恨和怒气分裂出来。这种生存机制令小孩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应该受到虐待或疏忽照料。结果,经历早年发展时期创伤的成年人都可能有长期羞愧感。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如果不了解他人的生活经历,就不应过早地对他人作出判断。对我们来说,判断我们的某些朋友或同事太过冷漠或疏离是十分容易。但当下一次我们看到某人与一群人疏远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接受他们选择独自一人的自由,并表示同情及理解。就让我们拥抱个人之间的差异,接纳与我们不同的人。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苦难的两枝箭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伤的心理痛苦。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们曾经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那些无可避免的痛苦时显得如此平静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却在面对痛苦时变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