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没有时间进行静观练习?把非正式的静观练习融入日常生活中

现今,很多人都了解恒常进行静观练习的好处,如增强集中力及注意力、调节情绪、减轻压力或管理疼痛等。然而,不少求助人告诉我,他们总是因为忙碌的日程而很难进行恒常静观练习。有时候,即使在假期期间,人们都不太愿意花时间进行正式的静观练习,如身体扫描、静观呼吸和静观运动等。他们可能对静观练习不太感兴趣,反而选择去看一出电影或是到访最喜欢的餐厅。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意识到自己需要定期练习静观来提升集中力及注意力,以便减少在工作上犯下粗心大意的错误。但是,她还是无法承诺每天都进行简短的静观练习,当中的原因可能是在进行这些简短的练习后不会立即产生显着的效果。如果进行三十至四十分钟的静观练习太过繁重,我们可以如何把静观融入日常生活中?

在我与上述那位求助人的讨论中,她指出自己经常因工作承受巨大压力,晚上回家后总会感到非常疲倦。因此,她缺乏动力进行正式的静观练习。在每晚睡觉前,她都会吃一些零食来减压。她承认这可能不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并觉察到自己往往只会想吃更多的零食,而且她无法阻止自己的这个习惯。从我们的讨论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把静观融入于睡前吃零食的习惯中。这种非正式的静观进食练习是其中一个把静观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方法。在进食的时候,她可以尽量避免受到干扰,并通过所有感官来专注当下的体验,包括味道、气味、颜色、质感和声音。她可以尝试每口都只吃食物的一小部分,并放慢整个进食过程。这种做法有助她专注于进食的体验中,同时又能避免吃过量的零食。

在进行静观进食练习的期间,如果出现任何想法、情绪或身体感觉,我的求助人可以注意它们,并缓缓地把意识带回静观进食的经历上。譬如,如果她留意到自己对即将到来的工作会议感到担忧,她可以注意到忧虑的想法并将注意力带回进食上。有时候,觉察那些出现的想法、情绪或身体感觉也很有用。例如,如果我的求助人在进行静观进食的期间感到肩膀出现疼痛的感觉,可以将意识带入她的感觉,不论感觉是愉悦、不适或是中性的。当疼痛的感觉出现时,她可能会注意到不适的感觉,她只需要注意到她的不适就足够,然后可以继续进行静观进食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进行非正式静观练习的例子。我们可以在做家务的时候进行静观练习,如洗碗、吸尘或给植物浇水时。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在一些日常活动中培养静观,如刷牙、洗澡或遛狗等。有时候,当我们进行健身时,也可以加以留意自己举重或跑步的动作。

好消息的是,即使我们每天花十分钟来进行非正式的静观练习,亦能够获得进行正式静观练习的一些益处。就让我们在复活节假期期间参与的休閒活动开始这种日常非正式的静观吧!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静观近年如此受欢迎?练习静观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静观练习近年在很多国家兴起,不论是有需要人士或是大众都可能会参加一些静观课程,例如静观减压课程(MBSR)或是静观认知治疗(MBCT)。世界各地的学校也逐渐引入静观为新的科目,致力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商业机构亦在企业培训的计划中加入静观的元素,透过静观改善员工的心理幸福感和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到底静观是什么?为什么静观变得愈来愈受欢迎?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身份认同问题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两个核心特征是身份认同障碍和经常处于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拥有持续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在心理学上,「自我」或身份是个人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概念。事实上,根据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的说法,「自我」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和社会自我。物质自我是指我们的身体存在于世界上;精神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和主观感觉,也就是心理层面上的自我;纯粹自我是个人在不同时间和背景下对自我的感觉有连贯性;社会自我就是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中获得自我形象的认可。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对于整合以上不同层次的自我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未能建立一个稳定和整合的自我。他们无法建立连贯的自我叙事,难以回答「我是谁?」或「我需要什么?」之类的问题。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治疗是什么?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在我执业的二十年里,不少人都问过我相类似以下的问题,包括「心理治疗只是閒聊吗?」或是「心理治疗中的聊天与我和家人及朋友之间的閒聊有什么不同?」。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就好像问及「专业摄影师的拍照方式和我用iPhone 拍照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两者都忽视了临床心理学家和专业摄影师的专业,以及当中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