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担忧太多其实可能是一种逃避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往往在进行演讲前会有很多担忧,譬如他会担心自己在演讲期间脑海突然一片空白,或在演讲期间犯下不必要的错误。除此之外,他还担心观众会对他的表现作出负面的回应。尽管他已经为演讲的题目作好充分的准备,但是他仍然非常担心自己在演讲结束时的问答环节无法回答观众所提出的问题。在演讲前的数个小时,他一直反复地思考自己的担忧,亦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而感到苦恼。通常,当他正式进行演讲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表现得非常优秀。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他在每次发表演讲前的焦虑情绪变得越来越高。每一次需要为工作发表演讲之前,他都被自己的焦虑和忧虑压得喘不过气。

这位求助人在进行公开演讲前都会经历强烈的焦虑。事实上,他倾向早数个小时前就开始担心即将发生的事件,尝试借此避免在事件发生前体验焦虑,这种对未来的关注让他无法活在当下。如果他在演讲前几个小时没有经历过焦虑,他便无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焦虑。在这个的情况下,由于焦虑的体验被阻拦,他并没有暴露于焦虑中。结果,这样干扰了他处理与预期演讲相关的情绪,无法有效地调节它们。事实上,要减少他在演讲前的焦虑,让他在预期的阶段暴露于逐渐增加的焦虑中是有必要的。对他而言,重要的一点是他需要明白在进行公开演讲前感到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正常和具备适应性的。此外,从长远来看,这位求助人将威胁与发表演讲联系起来,并提前几个小时来担心演讲。

如上述我那位求助人一样,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的人大多倾向于避免体验焦虑。他们可能会尝试透过担忧来分散自己的专注力,但实际上令他们无法因应当下的情况和环境作出具有适应性的反应。与此同时,这限制了他们应对当前环境的行为模式。例如,我的那位求助人在演讲前数个小时开始反复思考自己的担忧,限制了他应对突然更改的日程的能力,亦不知如何处理上司在最后一刻建议更改部分演讲内容的提议。事实上,当一个人在充满忧虑时的情绪阻塞也有机会让人无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情绪讯息,阻碍了他或她从当前环境中获得讯息,难以有效地作出反应。譬如,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反思自己的忧虑,他或她则有机会无法在参与社交活动中获得足够的资讯来与他人建立关系,未能因应情况作出适当的回应。

对于那些患有广泛性焦虑症或社交焦虑症的人来说,当他们对某件事情(如进行公开演讲)感到焦虑时,采取接受的态度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对当下焦虑的觉察,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注意自己在预期事情发生的期间内部所有升起的事情。透过静观,一个人能够意识到正在升起的只是念头、情绪和感觉。如果一个人能够以慈悲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经验,那么他或她将更有能力以有效的方法来处理自己各种的情绪。长远而言,这个人在发生事件前的担忧可能会逐渐减少,并能够透过更具适应性的策略来应对不同事件。

如果我们倾向于反复思考自己的担忧,那么定期进行静观练习(如静坐练习或身体扫描)会为我们带来益处。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以开放和好奇的态度练习关注自己内部和外部刺激是很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加以培养对自身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同理心,从长远来看,我们便更有机会减少自己在生活中的忧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电影《天能》与童年时期创伤的反思

如果你已经看过了电影《天能》,你可能会知道有关逆熵(inverted entropy)的概念——它能够令物体反转并随时间向后移动。在电影中,主角的任务是阻止使用演算机来逆转整个世界,假若演算机的演算法被启动,相信必定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世界亦会被毁灭。事实上,如果可以有意义地使用这些演算法,我会想把它用于逆转我那些成年求助人的童年时期创伤经历。

如何在逆境中培养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响下努力地回复正常的生活,由于香港的受感染个案减少,不少人都恢复过去喜欢从事的活动,譬如健身活动和瑜伽课程等等,并开始筹备实体的社交聚会。事实上,有些人可能因为疫情所带来的困难(例如失业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扰。结果,这些人可能无法恢复以往喜欢的某些活动,他们如何在当前的逆境中培养幸福感?

我们需要与他人保持健康的界限

我的不少求助人都常常抱怨他们的朋友很少主动找他们聊天或聚会,他们认为自己的朋友只会在有需要的时候才联系他们,往往都是打算寻求帮助或支援才会联络自己。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对于朋友来说并不重要,像俗语所说的「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朋友没有把自己放在较优先的位置。在这个重视网路通讯的时代,人们是否会倾向疏远他人?又或是只在需要对方帮助的时候才联系别人?抑或是我那些经常被朋友忽视的求助人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