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需要拥抱自己的弱点,才能让自己安定心神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经常有一些完美主义者因不同的原因向我求助。例如,一位女士无法接受自己在工作中犯错,经常在向同事发送电邮前再三重复地检查有没有错漏。此外,她的完美主义亦令她有严重的拖延问题。结果,她在工作的表现评核中获得非常差的评价。在办公室工作时,她长时间都处于高水平的焦虑。矛盾的是,她越是避免犯错就越感到焦虑,并犯下更多的错误。她怎样才能走出这个恶性循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加安定心神?

在和这位求助人进行的其中一节心理治疗中,我们一同探讨她在犯错时对自我作出严厉批评的倾向。在讨论的过程中,她突然表现得十分痛苦,并告诉我她对自己如此挑剔感到很羞耻。事实上,正因为她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弱点,促使她的恶性循环持续不断。她那些永无休止的自我批评和回避面对自己的脆弱成为了进行心理治疗的障碍物。

现实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即使是那些看起来非常成功的人,他们也有其弱点和短处。对于那些有拖延倾向的人来说,他们很少会开始动手进行工作或执行计划,很明显地这是与他们往往希望在工作中取得完美的结果有关。要接受自己的弱点,我们需要放弃完全地控制结果的慾望,并学会接受一个事实,就是我们所有人都不时会犯下错误。另外,我们亦需要接受生活中有很多的未知之数。当我们越能够接受自己的弱点和拥抱自己的脆弱,我们就会变得更加踏实和冷静。

保持谦卑也对我们有益,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承认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这种谦逊有助我们培养更强的自我意识。我们能够以更开放的态度去看待新的思想和外在环境,促进我们的个人成长之馀,又可以增强我们的灵活性。事实上,向他人展示我们自身的弱点亦能够增加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当我们让其他人了解我们的弱点时,其他人就能够更全面地认识我们。

如果我们更为接纳和拥抱自身的弱点,将更有机会减少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极为焦虑。当我们不会过度在乎别人如何看待我们,就能够减少因掩饰自己的缺点或展示真实的自我而承受莫大的压力。这样,我们就在工作或进行日常活动时不太可能感到焦虑,更能够安定自己的心神。

作为一位临床心理学家,我并不完美,也有很多弱点。提醒自己需要拥抱这些弱点,以及不要害怕在适当的时候向他人展示,这些对我来说都很重要。尽管社会的集体价值观重视人们要表现得精明能干和获取成功,但是我们也可以为自己独有的完美主义而努力。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述情障碍及身心症状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我不时遇到一些求助人在没有物理病因下患有长期痛症。透过全面的临床面谈,我发现很多这类的求助人都患有述情障碍。述情障碍是指难以识别和描述个人的情绪,及从自己的身体感觉分辨各种情绪。促成这种性格结构的发展有多种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童年早期的发展环境和创伤等等。

两种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有关的幻象

使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朋友发布不同类型的照片,例如自拍照、社交活动、成就或任何关于自己的东西,希望获得「讚好」或正面的评价。对于一些普通的用户而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自己正向的身分是没有问题。当一个用户透过社交媒体来创造正面的自我形象,有助与朋友建立正面的联系和从他人身上获得正向的反馈,有助加强一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事实上,大部分的用户都明白自己并不是比他人优秀,亦能够感知现实来看待自己。然而。当一个人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发布与自己相关的资讯,在获得大量的「讚好」和正面评价后觉得自己比他人优越,这样的情况便令人担忧。在佛教心理学中,这可能与一个人抓住与永续存在的自我比他人优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