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我们能否真正知道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吗?

小时候,我们通常从父母的教育中得知电影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譬如,我们会视电影中的凶手是坏人,或是捉拿罪犯的警察是好人。可是,随着我们逐渐成长,有机会意识到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难以黑白分明地把一个人区分成好或坏。我们可能会因此而感到困惑,因为再也无法利用二分法的思维来将人们分类。这样,我们会失去控制感并感到焦虑。

试想像一下,如果购物中心、餐厅和办公室都装上了闭路电视,甚至连家中每一个角落也有摄像机,记录我们在不同地方和不同角度的一举一动,将会令我们感到异常担忧。因为我们会害怕其他人看到一些我们不想让他们知道的行为。假如我们希望在同事面前担当善良和「好」的角色,便会担心他们看到自己在家中责骂孩子的模样。如果我们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身边的朋友的这些影像,还能够归类他们为「好」或「坏」吗?

你是否有过以下的经历?当你打算购买特定型号的汽车时,可能会突然发现马路上很多人都驾驶着同样型号的车。你可能会认为自己正在打算购买的型号非常受欢迎,但是为什么自己在计划购买之前从来没有留意到它的受欢迎程度?对于这种现象的其中一种解释就是,我们倾向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世界。譬如,如果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某位朋友经常发怖自己到装潢和气氛很棒的餐厅用餐,往往会认为对方在工作上不太忙碌或工作压力较少,甚至误解他的生活完全没有压力。

当然,运用二分法将事物分类对我们是有益的。例如,对于那些向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的人,精神科医生就他们的情况必须作出诊断,以便开出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二分法来了解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是有用的。然而,在不同精神疾病的类别之间的界线实际上是在类别之联系,这种分类区分了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和没有患上精神疾病的人,但同时又将这两个类别联系起来。

例如,一个人向精神科医生谘询他是否患有思觉失调。他一直不停地问着相同的问题,因为他一直怀疑自己患有思觉失调。然而,精神科医生说他没有患上思觉失调,因为他没有出现幻觉或妄想。一方面,他没有出现思觉失调的症状。但另一方面,他对自己患上思觉失调的想法是一种心理问题。因此,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情况都会出现灰色地带。

当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事物比两个类别或更多类别复杂得多时,便需要学会从更多的角色来感知一个情况或现象。事实上,我们无法感知所有的角度。至少,我们能够觉察自己对某些角度一无所知。透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开放地接受那些与家人或朋友相关不可接受的事情。当我们能够采取更多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并意识到人类的复杂性时,便能更加放松。这样,我们就不会轻易地把人们归类为「好」或「坏」。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只是单纯地聊天吗?

尽管寻求心理治疗服务在香港变得愈来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么是心理治疗。许多人都会对心理治疗有疑问,例如「为什么我需要付款给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与朋友讨论自己的问题又是否达到一样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疗我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吗?」;「是不是只有疯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要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心理治疗不是什么。

苦难的两枝箭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伤的心理痛苦。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们曾经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那些无可避免的痛苦时显得如此平静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却在面对痛苦时变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