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庆祝情人节只有一种方式吗?

对很多人来说,庆祝情人节是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他们向另一半表达爱意的时候。情侣们纷纷期待着享受一顿难忘的晚餐并互相交换礼物,不少女士亦期望在这一天收到伴侣送的花。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社交圈子,或许会发现部分人没有伴侣一同庆祝。他们有机会因为没有按照常理来渡过情人节而感到压力和沮丧,到底庆祝情人节只有一种方式吗?

事实上,情人节的起源并不是为了庆祝浪漫和爱情,它实际上是黑暗和残酷的。现今,情人节已经被商业化,不少商家都趁着这一天设法进行促销或举办活动来吸引消费者消费。对于那些希望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爱情生活的人来说,这一天也是一个大好机会。如果你也正在质疑在这一天庆祝爱情的意义,可能需要跳出原有的框架思考。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或与他人互动的经历所影响。结果,我们会倾向按照社会规范来思考和行动。若然我们有不同的观点或行为,就有机会感到自卑或觉得自己不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可能会受自己某些想法所影响,批评自己不讨人喜欢或是不足的。例如,一位男士可能会想:「我找不到女朋友,真是没用!」另一位女士可能会想:「我不值得被爱,因为在情人节那天没有人爱我。」

对于那些倾向批评自己在情人节不按社会规范行事的人来说,其中一个有效的策略是视自己的想法只是想法。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明白影响一个人是否有伴侣一同庆祝情人节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健康问题、个人喜好或地理因素等。透过这样做,他们就不会把不庆祝情人节归咎于个人自身的缺陷。

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刚与伴侣分手的人来说,看着他人幸福快乐地过情人节可能会令他们非常难过。如果这些人认为自己应该极力摆脱负面情绪,或许会批评自己无法在节日中保持中立或不为所动。我们需要学习视自己为体验自身思想和感受的环境,也就是说,我们把自己的想法看成想法,把自己的感受看成感受。尽管我们未能像其他人一样与某人庆祝情人节,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毫无感觉。从这个意义来看,假如我们真的为情人节的孤独感到伤心难过,需要拥抱自己真实的感受。如果我们感到因此而感到孤独和自怜,需要对自己的悲伤培养自我慈悲。通过全然接受,我们将更有机会如实地感受自己的感受,并温柔地拥抱它们。

当然,庆祝情人节的方式并不止一种。我们除了可以与所爱的人一起庆祝,亦可以选择和自己庆祝。选择在这一天独处的人,也可以享受孤独的美好。人们可以尽情享受任何独自进行的活动,爱自己并为忠于自己而庆祝。譬如,为自己炮制一顿晚餐或在阅读自己喜欢的小说后喝上一杯温暖的特饮,也是一个人过情人节的好方法。对于那些选择在这一天与自己的挚友过节的人来说,相聚渡过有趣的晚上可能是一个很精彩的体验。对于那些认为没有必要在这一天特别庆祝的人来说,在这天如常地活在当下也是很棒的。

无论你选择如何庆祝情人节,忠于自己并跳出框框思考都尤其重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行事,而不是随波逐流地以同样的方式来过节。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我可以治疗我的家人或朋友吗?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经常因为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其他问题(例如工作压力)向我作出谘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时有人向我作出请求,希望我为他们的伴侣或密友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我通常会礼貌地拒绝他们的请求,并尽力转介有类似背景的专家为他们提供心理治疗服务。为什么在提供心理治疗时保持适当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么例外的情况下,心理学家能够同时与某人建立多重关系?

移民的挑战──勇气令我们变得更强大

在最近两年,愈来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虑移民到其他国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时都会有朋友与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计划,甚至有些朋友在没有任何准备下便离开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如果在缺乏规划和社会资源下移居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也许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年轻人可能会有经济上的压力,担心自己在外国没有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中年人可能需要放弃原本安稳的生活而离开家乡,除了为子女适应新的成长环境而担忧,又要考虑是否带同年长的父母移民而烦恼。

二分法思维扭曲了我们与他人分离性的感知

作为人类,我们都难以避免对一些与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动化的批判。我们倾向批评别人做了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事情或没有作出我们认为必要的行为。例如,一位女士对于表弟的太太没有出席农历新年期间的家庭聚会而作出了负面的评价。她不断地批评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长辈,说了不少中伤对方的说话。另一个例子一位母亲认为儿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儿子无视自己的反对,继续与一位男同学交往。这名母亲向心理学家寻求协助,希望能够改变儿子的性取向。 在我们尝试理解自己对他人的自动化批判前,可以先了解一个关系概念。当我们试图对他人作出判断时,会倾向考虑到这个人与自己或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我们会把这个特定的人与整个群体(该群体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人数组成)之间建立界限,从而进行区分。譬如,以上所提及的那位女士把表弟的太太与全家人区分开来,在彼此之间建立了界限。在另一个例子中,那位母亲把自己同性恋儿子与其他异性恋者区分开来,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正常。事实上,矛盾的是,当我们创造差异时,所建立的界限实际上会把双方连系起来。例如,那名女士会以「姻亲关系」把自己和表弟的太太分隔开来,因为表弟的太太不是属于「直系亲属」。然而,这样的界线事实上亦指出自己与表弟的太太也是姻亲关系。而以「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性取向区分他人,这个分隔的界线也将这两类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当试图将两个类别区分,也是一种连系。 当我们理解以上的关系概念时,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批判的对象也是属于群体的一部分和与我们有所联系。如果那位女士意识到表弟的太太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她或许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下理解对方的所为或不所为。而如果那位母亲能够理解不同性取向的人实际上是有联系的,有机会意识到儿子并没有异常,只是性取向与她不相同。事实上,如果我们希望更加透彻地了解别人,或以更客观的态度来感知他人的所为或不所为,便需要考虑所有完整的回路和相关的因素。例如,那位女士可以透过审视环境和相关的因素,尝试了解表弟妇为何在农历新年期间缺席家庭聚会。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这位女士或许会发现表弟的爸爸是一名自恋狂,经常操纵表弟和表弟妇。结果,表弟的太太无法忍受面对他而选择不出席家庭聚会。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那位母亲能够深入了解当前的情况,或许会意识到儿子的性取向有机会与部分基因结构有关。这样,她对于儿子选择男生作为伴侣的行为便会更加理解,不会认为儿子是不正常。 透过看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界限,我们会发现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与他们建立联系。当明白到这一点后,我们便会更有动力深入地考虑相关的因素来审视其他人的行为,避免作出一些不合理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