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如何在逆境中培养幸福感?

世界各地的人仍在疫情的影响下努力地回复正常的生活,由于香港的受感染个案减少,不少人都恢复过去喜欢从事的活动,譬如健身活动和瑜伽课程等等,并开始筹备实体的社交聚会。事实上,有些人可能因为疫情所带来的困难(例如失业或是收入大幅下降)而感到十分困扰。结果,这些人可能无法恢复以往喜欢的某些活动,他们如何在当前的逆境中培养幸福感?

正向心理学的研究指出,正向活动介入(Positive Activity Intervention, PAI)能够有助改善人的快乐感,并增加其幸福感。正向活动介入是指参与一些能提升快乐感的活动,而这些活动是彷效那些快乐感度高的人的思想和行为。这些活动通常都可以独自进行,而且是简单和容易管理的。

其中一个正向活动介入是写感谢信,我们可以花大约十分钟的时间来给那些对我们友善的亲友写信,详细地写下对他或她的行为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最后,我们可以自行选择是否与那个人分享。研究指出撰写感谢信能让人们的幸福感有所提升。从长远来说,培养一颗感恩的心是增强幸福感的重要元素之一。

恒常地细数自己的祝福是另一种类似的正向活动介入。毫无疑问,这样做能够为我们带来正面的情绪和增强幸福感。但是,我们需要了解进行这种正向活动介入的频率是非常关键。研究指出一个人如果每星期进行一次计算自己的祝福并持续六星期,会比那些每星期进行三次的人受益更多,原因是如果我们每星期进行多次的正向活动介入,有机会导致压力并减少所带来的好处。

善良的行为也是能够帮助我们增强幸福感的正向活动介入。相信大家都有感受过帮助别人后的快乐,甚至帮助过陌生人也有类似的感觉。事实上,善良的行为对于自身和他人都是有益的。当我们感到沮丧或是苦恼的时候,对自己作出善良的行为便能安抚自己。当我们面对压力或经历困难的工作时,我们可以尝试好好照顾自己的需要。 对别人仁慈会让我们产生良好的内在感觉,因为我们有机会得到他人的感激,又或者看到对方的快乐时,自己亦有可能感到幸福。

静观练习是一种有效培养幸福感的正向活动介入。透过恒常的静观练习,我们能够对当下的经历不带批判和充满好奇心,让内心获得平静,从而提昇幸福感。除此之外,研究亦指出静观练习能够减轻我们的压力水平和改善专注力。因此,由于我们在生活中不同领域(例如工作,人际关系和健康)中得到改善,生活的整体幸福感亦有所提昇。

也许我们无可避免地在疫情下面临逆境,但仍然可以透过上述的正向活动介入来培养幸福感。只要我们有意向地在生活中培养快乐、平静和保持健康的体魄,便能拥有更多内在的力量去面对眼前种种的困难和挑战。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社交圈子中的冷漠可能与发展时期创伤有关

我很多求助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有些是很成功的专业人士或商人,他们具有足够的社交技巧及能够与其他人相处融洽。有些则是倾向回避与他人接触,甚至完全断绝社交联系。表面上,有社交焦虑的人会倾向在某些社交圈子中疏离自己,亦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作出负面评价。他们倾向认为别人对他们的社交表现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在社交聚会后常常感到非常疲倦,及后亦需要一段长时间休养。

电影《 灵魂奇遇记 》的反思——「自我」真的存在吗?

相信不少已经看过《 灵魂奇遇记 》这出动划的人都觉得它十分有启发性及令人感动。故事主角Joe Gardner一直渴望成为爵士乐的表演者,当他在试镜中被爵士乐传奇人物Dorothea Williams选中成为表演乐手后,因过度兴奋而意外地掉进马路的深坑。Joe的灵魂最终出现在「投胎先修班」,他在那里遇到了22号,22号是一个对地球生活完全没有渴望和没有生命火花的灵魂。在22号和Joe一起回到地球寻找火花和渴望的旅程中,Joe成功与Dorothea Williams一起进行了演奏。可是,他却发现原来实现了自己的长期愿望后,并没有什么特别事情发生及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相反,22号利用Joe的身体经历了一趟短暂的旅程,超乎想像地享受地球上的所有瞬间和经历,激发了他对生活的慾望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火花。

二分法思维扭曲了我们与他人分离性的感知

作为人类,我们都难以避免对一些与自己不相同的人作出自动化的批判。我们倾向批评别人做了那些我们不认同的事情或没有作出我们认为必要的行为。例如,一位女士对于表弟的太太没有出席农历新年期间的家庭聚会而作出了负面的评价。她不断地批评表弟的太太不懂得尊重长辈,说了不少中伤对方的说话。另一个例子一位母亲认为儿子十分反叛和不正常,原因是她的儿子无视自己的反对,继续与一位男同学交往。这名母亲向心理学家寻求协助,希望能够改变儿子的性取向。 在我们尝试理解自己对他人的自动化批判前,可以先了解一个关系概念。当我们试图对他人作出判断时,会倾向考虑到这个人与自己或其他人的不同之处。我们会把这个特定的人与整个群体(该群体可以由两个或更多的人数组成)之间建立界限,从而进行区分。譬如,以上所提及的那位女士把表弟的太太与全家人区分开来,在彼此之间建立了界限。在另一个例子中,那位母亲把自己同性恋儿子与其他异性恋者区分开来,认为自己的儿子不正常。事实上,矛盾的是,当我们创造差异时,所建立的界限实际上会把双方连系起来。例如,那名女士会以「姻亲关系」把自己和表弟的太太分隔开来,因为表弟的太太不是属于「直系亲属」。然而,这样的界线事实上亦指出自己与表弟的太太也是姻亲关系。而以「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性取向区分他人,这个分隔的界线也将这两类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当试图将两个类别区分,也是一种连系。 当我们理解以上的关系概念时,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批判的对象也是属于群体的一部分和与我们有所联系。如果那位女士意识到表弟的太太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她或许能够从复杂的环境下理解对方的所为或不所为。而如果那位母亲能够理解不同性取向的人实际上是有联系的,有机会意识到儿子并没有异常,只是性取向与她不相同。事实上,如果我们希望更加透彻地了解别人,或以更客观的态度来感知他人的所为或不所为,便需要考虑所有完整的回路和相关的因素。例如,那位女士可以透过审视环境和相关的因素,尝试了解表弟妇为何在农历新年期间缺席家庭聚会。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这位女士或许会发现表弟的爸爸是一名自恋狂,经常操纵表弟和表弟妇。结果,表弟的太太无法忍受面对他而选择不出席家庭聚会。在另一个例子中,如果那位母亲能够深入了解当前的情况,或许会意识到儿子的性取向有机会与部分基因结构有关。这样,她对于儿子选择男生作为伴侣的行为便会更加理解,不会认为儿子是不正常。 透过看到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界限,我们会发现自己实际上也是在与他们建立联系。当明白到这一点后,我们便会更有动力深入地考虑相关的因素来审视其他人的行为,避免作出一些不合理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