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奥运会提醒我们与世上众生的连系

相信不少人近日都十分享受观看奥运会各项的比赛项目,而东京奥运会亦在8月8 日顺利闭幕。在闭幕礼上,各国的选手都在台上一起庆祝,提醒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相互依存的个体。在奥运会的十六天里,我们都乐于支持代表自己国家或地区的选手。当我们观看比赛和阅读比赛舞台背后的感人故事时,透过欣赏人性、爱和希望,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增强了连系。除了庆祝自己国家或地区的奖牌得主获得成功外,我们也对那些没有在赛事中取得胜利的参加者表示同情和支持。这些选手即使没有赢取比赛,但是在过去的五年付出了不少的努力,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来参加今次的奥运会。我们如何能够继续培养这种与世界上众生和现实之间的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习惯为了达到某些成就或满足工作和家庭的需要而奋斗,也会经常害怕别人对自己作出负面的评价,以及担心自己在未来的生活面对各种的不确定性。我们一直都生活于那个自己创造的世界中,当中可能充满了认知扭曲、担忧和先入为主的想法。结果,我们很容易会与现实和其他的个体脱节。当我们对他人的批判或负面评价持有扭曲的信念时,可能会倾向孤立自己,把自己与其他人分隔。我们也会与当下的经验变得疏远,并可能被困于自己扭曲的信念,作出自动化的反应。例如,如果我们倾向理解朋友「已读不回」的行为等同于拒绝自己时,这种信念可能会让我们想与对方疏离。我们可能会决定减少联络这位朋友,以免经历被拒绝的感觉。这样,我们可能经历更强烈的孤立感。我们如何能够防止自己陷入这种与被自己创造的世界有关的恶性循环中,避免孤立自己呢?

以上那条问题的答案是我们需要把专注力带回当下,避免专注于那些先入为主的心智状态。当我们专注于此时此刻的经验时,便能以更开放的态度来感知现实。透过这种觉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待现实,并能感觉到与他人和当前环境联系在一起。为了能够达成这一点,我们需要觉察自己的成见和扭曲的信念。例如,当我们因为朋友忽略自己的简讯而感到不安时,可以尝试觉察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想法。静观觉察容许我们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包括认知谬误和各种负面情绪。这样意味我们会在自己的思想中体验自己创造的世界,以及与其相关的身体感觉,以开放的态度接受它们。

当我们能够保持和容许当前发生的内心事件时,便能够后退一步,重新审视自己在脑海中所创造的世界。我们便有机会质疑自己的想法、忧虑或先入为主的偏见是否有证据支持。在上述的例子中,当我们接受自己在被朋友「已读不回」后所经历的负面情绪,可能会意识到其他的可能性,并不一定代表拒绝我们。譬如,他或她可能最近忙于工作或在照顾孩子时遇到不少麻烦。因此,我们可以先问自己,当下的我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可能会先让朋友独自处理问题,考虑下星期再向对方传简讯。我们也可能会尝试联系同一社交圈子内的其他朋友,询问那位朋友现况。然而,我们有机会发现这位朋友实际上因为一些未知的原因而忽略了自己。这样,我们便需要对自己目前的经历富有同情心,透过提供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来照顾自己。例如,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感觉被拒绝也没关系,并向其他朋友寻求支持和关心。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无可避免地经历负面情绪和挑战。透过专注当下和觉察自己在认知扭曲、担忧和成见,我们将更有能力培养对他人和环境的连系。尽管东京奥运会已经顺利落幕,我们仍然可以用爱和希望延续人类团结的精神。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我可以治疗我的家人或朋友吗?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经常因为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其他问题(例如工作压力)向我作出谘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时有人向我作出请求,希望我为他们的伴侣或密友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我通常会礼貌地拒绝他们的请求,并尽力转介有类似背景的专家为他们提供心理治疗服务。为什么在提供心理治疗时保持适当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么例外的情况下,心理学家能够同时与某人建立多重关系?

移民的挑战──勇气令我们变得更强大

在最近两年,愈来愈多的香港人正在考虑移民到其他国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时都会有朋友与自己分享移民的想法和计划,甚至有些朋友在没有任何准备下便离开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如果在缺乏规划和社会资源下移居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也许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年轻人可能会有经济上的压力,担心自己在外国没有稳定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中年人可能需要放弃原本安稳的生活而离开家乡,除了为子女适应新的成长环境而担忧,又要考虑是否带同年长的父母移民而烦恼。

我们作出的判断与「现实」之间的相对性

我们在生活中都无可避免地面对各种各样的损失,例如是失去所爱的人、工作,甚至是健康的体魄,这些损失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和经历十分复杂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会质疑为什么自己需要面对这些损失,渴望找出背后的原因。除此之外,我们也会难以接受自己面对失去的事实,并且饱受折磨经历哀伤的过程。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上面对的损失不只局限于真正失去自己重视的人或事物。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现实」超出自己的预期或不符合自己的期望时,我们也有机会面临损失。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发现那位似乎看中她的男同事原来是一位好色之徒,而且非常擅于操控他人,她因此而感到非常沮丧。当觉察到这一点后,她为自己曾长期与这位男同事建立暧昧关系,并渴望有进一步的发展而经历了悲痛的过程。除了悲伤,她的内心也充满愤怒,不断质问自己为什么被困于这段暧昧关系中这么久,自己却无法意识到「现实」。但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现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