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在电影《年少日记》中,重要的是要避免批判并接受一个现实:我们所有人都会受到多种生理和环境因素影响

电影《年少日记》唤起了我们就童年创伤对人们的心理结构和人生轨迹所造成的影响的认知。有时候,人们倾向批判那些患有抑郁症并试图自杀的人。这些人可能会认为患有抑郁症的人意志力薄弱,应该要学习变得更加强大和坚强。除此之外,有些人倾向把自己与精神病患者区分开来,这是很常见的。他们认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是有问题的,以及负面地与他们不一样。有时候令人悲伤的是,这种情况甚至发生在一些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士身上,他们在帮助精神病患者的时候扮演着权威的角色。根据Bruce D. Perry和Oprah Winfrey所写的书提到,这些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的问题,是因为有些事情发生了在他们身上。我们应该了解这些不能控制的因素对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而非对他们作出批判。

美国神经内分泌学家、史丹佛大学教授Robert M. Sapolsky在其新书《Determined: A Science of Life Without Free Will》中引用了一项研究,提到我们的神经元早在我们认为自己能够自由地选择作出决定前已被启动。在其中一个实验中,参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时按下一个能够检测到几分之一秒时间的按钮,并需要在决定按下按钮时告知研究人员。同一时间,研究人员会收集参加者的大脑数据,准确地监测参加者的手指何时开始移动。这项研究的基本发现指出,参加者在移动手指大约200 毫秒前就向研究人员报告他们决定按下按钮。然而,参加者的大脑在决定按下按钮之前大约300毫秒,实际上已经作出移动手指的意向。Sapolsky教授认为,这表明了大脑在我们认为自己作出决定前已经做出了决定。

Sapolsky教授在他的书中亦提到,我们的意图和行为其实是与先前的生理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曾经经历童年创伤、患有抑郁症和企图自杀的人在一生中都有机会受到他们的生理及环境因素影响。例如,近年不少研究都指出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创伤,如身体或性虐待、校园欺凌经历等,会导致成年后罹患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倾向。考虑到这一点,如果我们在过往认为精神病患者是有缺陷的弱者,就是出于无知。对于那些在生活中曾经经历过创伤的人,我们需要对他们更富同情心和培养更多的慈悲。

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治疗进展缓慢或反复复发归咎于患上精神疾病的人士。尽管我们很难完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但我们可以更加了解童年创伤和青少年创伤对他们的影响。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人类有哪些「基本情绪」?为何这些情绪对我们十分重要?

当我们驾驶时,如果对面行车线的司机突然切入并险些撞车,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恐惧。在那短短的几秒,我们惊恐的情绪令我们作出自动反应,立刻扭动軚盘躲避以免意外发生。这种自动反应是与杏仁核活化有关,甚至在我们有意识地评估眼前的状况之前已对于威胁作出了反应。这是一个具有原始进化的的重要生存机制。恐惧是一种主要的适应性情绪,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

静观对话中的开放性和同理心

作为一间商店的常客,我在购物经验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售货员。在这个星期,我到了这间店舖打算购买那件想买一段时间的商品。可是,当我一进店时,其中一位售货员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销一件我没有打算购买的东西。她不断地告诉我那件商品的好处,以及店舖现时举行的促销活动。她一直不停地说话,我过了一段时间才终于有机会告诉她我打算买什么。然而,她仍然锲而不舍地向我推销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并没有向我推荐我想购买的那件商品。最后,由于我与售货员之间缺乏联系,在没有足够的资讯和信心下,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购买。这就是在与他人对话时缺乏静观觉察的典型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