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作为临床心理学家,我可以治疗我的家人或朋友吗?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我的家人和朋友经常因为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其他问题(例如工作压力)向我作出谘询。在我的社交圈子中,不时有人向我作出请求,希望我为他们的伴侣或密友进行正式的心理治疗。我通常会礼貌地拒绝他们的请求,并尽力转介有类似背景的专家为他们提供心理治疗服务。为什么在提供心理治疗时保持适当的界限如此重要?而在什么例外的情况下,心理学家能够同时与某人建立多重关系?

作为注册的临床心理学家,我们需要谨守专业操守。根据大多数心理注册机构的道德守则,治疗师应该避免和服务对象建立多重关系。治疗师与服务对象在进行心理治疗的期间,可能存在多重关系包括社交或业务关系,而为朋友或家人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如果临床心理学家与服务对象建立了多重关系,他或她需要承担自己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受到影响的风险,治疗关系会因为治疗师的自身利益受到影响。在心理治疗当中,治疗师会以求助人的福祉为最优先,他或她不应该利用服务对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当治疗师利用心理治疗时间谈论个人问题,或与另一个求助人谈论另一位客人的私事,都可能会违反道德标准。如果治疗师要求客户为他或她工作,例如共同进行一些工作计划,这也可能是一个问题。

倘若临床心理学家与服务对象之间存在多重关系,则有可能无法在心理治疗中保持客观性。即使他或她尽最大努力保持客观性,服务对象也可能无法做出回馈。事实上,当客观性被损害时,治疗效果有可能会大受影响。例如,如果治疗师与求助人原本在朋友关系上发生冲突,他也许未能专业地分析求助人所面临的问题。

在治疗师和服务对象的多重关系中,彼此之间的权力差异是令服务对象被剥削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临床心理学家具有专业地位和对服务对象的个人了解。除此之外,服务对象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在情感上依赖治疗师并希望得到心理上的疗癒。在多重关系中,治疗师可能有机会可以利用到服务对象的个人资讯来增加自己的个人利益。当权力不平等时,服务对象的个人利益会被剥削。被剥削的服务对象的心理健康和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便对其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实际上,要避免建立多重关系的道德准则并不是非黑即白,有些特殊情况是例外并可以接受的。例如,如果那位临床心理学家是该地区唯一可以提供某种专门治疗的人士,那么建立多重关系是有可能的。另一个例子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向在相同地区中的另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寻求心理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治疗师需要确保与求助人处理有关保密性、知情同意和跨越界限的问题。

心理治疗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人士是一趟重要的旅程。大众需要对如何选择具有专业资格的临床心理学家有一定的知识,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及避免与治疗师建立多重关系或承受被剥削的风险。公众应该选择已在公认的专业机构具有注册资格的临床心理学家,才能维护个人利益并获得优质的心理治疗服务。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反思——无助与希望之间的角力

在最近几个星期,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数字急剧上升。很多人可能认识一些正在等待病毒检疫测试结果、接受强制检疫或家居隔离、甚至已被确诊感染的人士。即使没有这些经历,面对着如此多的不确定性,我们也许感到强烈的无助感。例如,我们可能会时常担心在街上或工作的地点遇到隐形带菌者。而对于那些正在接受强制检疫的人士,他们也难免感到被弧立、限制和歧视。

苦难的两枝箭

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的痛苦是无可避免的,例如疾病造成生理上的痛楚,又或是因失去而感到悲伤的心理痛苦。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们曾经在生理或是心理上遭受痛苦的经历。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那些无可避免的痛苦时显得如此平静甚至全然接受,但有些人却在面对痛苦时变得如此惶恐不安?

在这纷乱的世界中拥抱无常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一年前患上癌症,她过去一直都非常健康,在被诊断患病前也一直恒常地规锻炼身体。四十多岁的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事业,亦没有太多的工作压力,患上癌症是的确出出乎她的意料。治疗的过程为她带来不少创伤,治疗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令她变得虚弱,体重亦明显减轻,身体出现恶化的情况。经过多个月以来的治疗,她的情况得以舒缓,可以逐渐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然而,在她的病情得以舒缓后,她觉得新的生活模式变得难以适应。她还认为自己因为患病而变成一个有缺陷的人,经历无比的沮丧。由于她可能无法回复以往丰富而积极的生活,她因此而感到羞耻。此外,即使与肿瘤科的医生会面跟进情况,亦会让她经历高水平的焦虑。事实上,患上癌症后的她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她,时光无法倒流。她不能再重新过上往日的生活,这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她如何可能以平静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这个新的「自我」?她要怎样做才能继续过着快乐和满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