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为什么有些人无法忍受独处?

部分我的求助人无法忍受独处,他们时刻都需要别人的陪伴。如果他们是自己一个人住,他们需要在晚上下班后一直与家人或朋友保持联系。在周末的时候,他们不能参与任何单独活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人陪伴他们。事实上,这些求助人大多在童年发展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出现不少问题。他们不是受到父母情感或身体上的虐待,就是被剥夺情感上的支持和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机会。为什么童年时期的虐待或情感上的剥夺会令我那些求助人难以培养独处的能力?

根据专门研究客体关系理论和发展心理学而闻名的精神分析学家Donald Winnicott的说法,那些对依恋对象有信心和具有安全感的儿童能够发展独处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展现情感成熟的标志。如果母亲或主要照顾者能够培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即是当孩子需要自己的时候他或她便会出现,那么孩子将更有能力在没有焦虑的情况下探索环境和独自进行体验。当孩子逐渐长大,母亲或主要照顾者人不必一定需要陪伴在旁。如果他们能够为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他们就能成为孩子内在世界的其中一部分,让孩子可以依赖这些内化的依附对象。这样,在这种安全型依恋模式下长大的成年人,由此他们在情感上已经发展成熟,便能够独处并且从事单独进行的活动。

随着与母亲或主要照顾者发展安全的依恋模式,孩子亦能逐渐发展与自己内心感受建立联系能力。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在成年后能够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或知道自己渴望得到什么。他们不会过分只为了达到他人的期望而去顺从,亦不太渴望取悦别人。事实上,独处的能力与个体探索自我和了解自己的感受、需求和冲动的能力相关。作为一个成年人,这是能够独自进行单独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

对于那些有轻微独处困难的人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习培养与内在自我建立联系。静观练习(如静坐和身体扫瞄)和艺术创作(如绘划或陶瓷创作),都有机会让人培养更多的自我觉察和有助进行自我探索。事实上,梦境也是一个让人探索或自我发现的门户。透过探索内心的自我,我们便能更容易接触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从而作进一步的整合和反思。这样,我们便更能享受独处的时光和发挥所有的潜能。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疗的疗程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拥有自恋型人格性格特质及冲动控制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经过几节的会面后,他开始对导致自己脾气爆发的自动化认知谬误有初步了解。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条求助者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期待他们的问题可以快速地解决。

以中庸之道来寻找「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我的求助人当中,不论是青少年、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答案。我的职业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来定义自己?抑或我脑海里的思想就是我?

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购物狂,即使已经负债累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购物的冲动。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会去购物,并经常沉迷浏览网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装、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场,都会有所收获,绝对不会空手而回。事实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颜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会每天查看那些网上商店的最新库存,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到实体店试身并购买。她的购物狂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男友的关系,因为债台高筑而无法为筹备婚礼而储蓄。为什么她明明意识到自己购物狂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仍然忍不住继续疯狂购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