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与童年创伤有关潜在的逃避机制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由于难以忍受与他人联系所带来的情绪,因此在不自觉下倾向逃避出席所有社交场合。除此之外,他还有酗酒的习惯,希望透过酒精来摆脱因工作压力所带来的焦虑。事实上,他的父亲在他童年时期经常虐待他,常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而责骂他,甚至对他作出体罚。在整个童年时期,他学会了建立一种应对机制,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尽力逃避父亲和任何有机会被虐待的情况。另外,他还学会了逃避任何可能触发与他童年虐待相关情绪的场合,例如受到负面评价和批评的情况。其中一个例子是当他曾经被一位同事欺凌后,他会因为担心自己再次被欺凌,以及受创伤经历的记忆影响,不愿意出席任何公司团队的聚会。

某些经历童年创伤的人可能倾向避免体验与创伤记忆相关的痛苦影像、想法、情绪或感觉。他们会有不同类型的逃避行为,例如为了远离创伤记忆的触发点而不参与任何社交活动,以及透过滥用药物或暴饮暴食来逃避痛苦的情绪。有时候,即使身处于安全的环境,曾经历童年创伤的人亦有机会选择孤立自己,因为他们在童年时期可能利用这些逃避的应对策略有效地防止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伤害。但是,如果这些人无法区分过去的创伤经历与当下不具威胁性的情况,他们也许会错失了很多正面与朋友及挚亲相处的经验。

对于有这种逃避倾向的人,他们可以先尝试探索自己的历史,看看是否经历过童年创伤。他们有机会发现在童年时期父母虐待的行为,让他们认为留在家里并不安全。所以,对于那个时候的自己,逃离困境或是自我保护是最佳的选择。透过这种觉察力,他们可以对自己目前的行为更富有同情心。经过这种探索,他们或许意识到自己不再被困在童年的不安全环境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他们便可以学习不同的策略来承认自己现在处于当下的安全状态。

静观练习有助人专注于当下,留意此时此刻是一种安全和积极的体验。譬如,如果我的那位求助人尝试在参加一些社交场合留意其他同事的面部表情。这样,他可能会注意到某些视觉上的提示,发现其他同事实际上是欢迎他参与聚会的。另外,他还可以在社交场合中观察自己的呼吸,尝试专注于对话当中,环顾四周来透过注意环境中的细节来紮根。当人一步一步暴露自己于社交场合中,便能够觉察在正常社交场合中,某些情绪反应有机会是由过往的创伤记忆而引起的,而当下的情况事实上是安全的。

童年创伤有机会为人带来长期性的影响,不少行为上的问题(例如社交退缩或成瘾问题)很有可能与童年创伤遗留下来的潜在因素有关。透过探索和更深入的了解,经历童年创伤的人可以对自己更富有同理心。事实上,通过不同的练习,他们能够学习实际的策略逐渐减少那些有问题的逃避行为。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一般心理治疗的疗程需要持续多长的时间?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者拥有自恋型人格性格特质及冲动控制问题,他知道自己的性格和经常发脾气的问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家人,所以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经过几节的会面后,他开始对导致自己脾气爆发的自动化认知谬误有初步了解。由于他是一个比较急躁的人,在治疗的过程中,他会不断地问到底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全」根治他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是一条求助者经常问的问题,而且他们也期待他们的问题可以快速地解决。

以中庸之道来寻找「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我的求助人当中,不论是青少年、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答案。我的职业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来定义自己?抑或我脑海里的思想就是我?

静观对话中的开放性和同理心

作为一间商店的常客,我在购物经验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售货员。在这个星期,我到了这间店舖打算购买那件想买一段时间的商品。可是,当我一进店时,其中一位售货员立即走到我跟前,向我推销一件我没有打算购买的东西。她不断地告诉我那件商品的好处,以及店舖现时举行的促销活动。她一直不停地说话,我过了一段时间才终于有机会告诉她我打算买什么。然而,她仍然锲而不舍地向我推销她渴望售出的那件物品。并没有向我推荐我想购买的那件商品。最后,由于我与售货员之间缺乏联系,在没有足够的资讯和信心下,我最终什么也没有购买。这就是在与他人对话时缺乏静观觉察的典型例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