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一趟没有尽头的旅程——由私人执业十二周年到去除精神疾病污名化

2020年9月28人是我私人执业的十二周年,这标志着新一页的里程碑。我和我的助手Lap正筹备在来年实行一项新的计划,我们将会透过不同的方式为大家提供更多有用的心理学知识和见解。从我们过去一年的网志和为公众所举办的讲座,我们知道大家都欣赏我们为大家提供有趣而有用的心理学知识所作出的努力。

在过去二十年的临床心理治疗的经验中,我获得了很多因应各种精神疾病及心理问题的心理评估和治疗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很多人可能认为我的知识和技能都已经十分完善,并能处理所有复杂的个案。大家可以说我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是我想澄清一下,事实上我仍然处于学习、发展和进化的阶段。在我日常的工作中,我仍然透过与我的求助人、朋友和大自然互动来获得新的见解和想法。

就像「自我」中的「英雄之旅」(请参阅9月25日的网志)一样,我的临床实践是不会有最终的版本。在学习和对求助人进行心理治疗中学得愈多,我就愈理解到自己的愚昧。透过我的反思和探索,我的心理治疗模式才会不断得到修正。这样,私人执业对于社会和有需要的人的有利发展是没有止境的。这是一趟没有尽头的旅程!

在成立十二周年的日子,我邀请大家一起反思自己为「自我」所设立的限制。传统的教育和智慧令我们倾向认为自己需要探索真正的「自我」,但正因为我们一直尝试寻找真正的「自我」,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和进化的可能。的确,自我觉察和自我理解对于我们的福祉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但是,在我们获得有关「自我」的知识后,我们不应该限制自己的可能性。

我经常告诉那些被诊断患有某种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的求助者不要通过「标籤」来定义自己。去污名化对于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走出框架,并发展成为新版本的自己非常重要。例如,曾经一位患有强迫症、广泛焦虑症及社交焦虑症的求助人告诉我他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位临床心理学家,我感到十分鼓舞。

对于那些没有精神疾病但倾向以限制的思想框架来限制自己的生命的人来说,也是如此。在这个时代,我们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从自己的舒适区走出来,探索解决难题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只有怀着踏上永无止境的旅程的心态,我们才可以摆脱自己所预设的框架,不断进化成为新版本的自己。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儿童时期的人际创伤的心理治疗

在我心理治疗服务中,比较常见的求助者是经历人际创伤而寻求心理治疗的人士。很多临床问题,包括临床完美主义、依附问题、自我形象低落和自我忽略都有机会与求助者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创伤经验有关。一段健康的母婴关系能够促进小孩安全型依附的发展,妈妈能够敏锐地对婴儿发出的讯号作出反应,在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以中庸之道来寻找「我是谁」

也许很多人在一生中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谁?」。在我的求助人当中,不论是青少年、刚刚成年的年轻人、中年人士,甚至老年人都会问同样的问题,但他们却不知道答案。我的职业是否代表了我?我是否就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来定义自己?抑或我脑海里的思想就是我?

照顾我们的内在小孩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是一位购物狂,即使已经负债累累,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购物的冲动。她几乎每天午饭时间都会去购物,并经常沉迷浏览网上商店,留意最新推出的服装、手袋或鞋子。每次她到商场,都会有所收获,绝对不会空手而回。事实上,她的家中有很多不同颜色但相同款式的衣服。此外,她更会每天查看那些网上商店的最新库存,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到实体店试身并购买。她的购物狂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和与男友的关系,因为债台高筑而无法为筹备婚礼而储蓄。为什么她明明意识到自己购物狂的倾向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仍然忍不住继续疯狂购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