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透过创造力来寻求自己的强项,并在生活中展现自己的优势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在大学商学院毕业后发现自己在职场上表现得非常退缩和害羞,受社交焦虑问题的困扰。他对于自己在投资银行领域的工作感到极度不适应。由于他认为自己即使是从商学院毕业,但是对于金融方面的知识仍然非常有限,因此非常害怕与其他的同事交谈。透过深入的讨论,他发现自己对于商业和金融的范畴完全不感兴趣。事实上,当初选修商科也是他的父亲所建议的。在他大学毕业后,他和父亲都认为自己唯一应该走的道路就是在商界里工作和发展。

当他意识到自己对于商业领域缺乏兴趣后,他发现自己在设计和艺术方面原来蕴藏着天赋和潜能。他得到不少朋友的正面反馈,甚至请求他为自己的初创公司设计商标或海报。于是,他在一位亲戚的设计公司成为了一名实习生。令人惊讶的是,自从开始了这份工作后,他每天都感到非常有干劲和充满活力。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社交焦虑消退了,而且也与设计公司内的同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更计划报读与设计相关的课程,并以找到一份设计的全职工作为目标。

鑑于这名求助者的父亲,以及所有的兄弟姊妹都是在商界中工作,设计的工作对于他而言是一条完全创新发展职业的道路。他曾经认为自己在职业生涯只有一个途径,就是从事商业或金融工作。当他意识到自己在在设计和艺术方面的优势后,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了热情和希望。他开始发掘到自己的能力优势和才华,随着自信心的增加,他的社交问题也慢慢消退。

很多人都会遵循自己的同伴或家庭成员的道路来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是十分常见的。然而,如果我们以定型的思考模式来看待自己的发展,很容易会陷入按照社会或家庭规范行事的困境。但事实上,这些社会和家庭的规范中的发展道路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通过跳出框架和思考,我们可以会为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途径来展现自己的优势和应对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对于一个拥有艺术天赋的男孩来说,要他在充满阳刚气息的环境中学习功夫可能是十分困难或具有挑战性的。如果他表现得过于柔弱或女性化,有机会被其他男孩欺负。但是,如果这个男孩出乎意料地在芭蕾舞中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他可能会借此而获得成就感和动力,甚至在舞蹈领域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这就是男孩透过表达自己的优势和强项的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方式,因为普遍的人都不会把芭蕾舞与男子气概联系起来。尽管如此,这种表达艺术才华而又具备创造性的方式帮助他脱颖而出,并令他的生活变得更为充实。

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些未被发掘或隐藏着的优势和独特性,我们需要在尝试和学习不同的事物时发挥自己的创意。如果你认为自己被困于当前的角色和工作中,请不要感到气馁,亦不要轻易地放弃。你可以尝试跳出固有的框架来思考,也许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道路,过着充实丰盛的生活。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为什么我不能阻止自己不停滑手机?社交媒体成瘾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最近发行的纪录片"The social dilemma"探讨了社交媒体危害使用者的现象,包括对使用者的利用、社交媒体成瘾问题、以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在政治上的使用。你是否有朋友无法控制自己每天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你是否经常无法控制地开启社交媒体?你是否遇到一些朋友每天都会在社交媒体上多次发布有关自己个人生活的照片或贴文?

我们的自我形象是一种幻象吗?

很多从事航空业工作的人士,包括飞机师、空中服务员都因疫情而失业。当中有不少人能够跳出原来的框框,透过积极的态度和创造力开展新的事业。其中一个例子是一名香港的飞机师在失业后考获公车驾驶执照,并成功转行成为公车司机。他的灵活性启发了我们无需在固定自我形象的框架内束缚自己。好消息是当任职了几个月公车司机后,他又重新获得飞行员的工作。人类很容易运用左脑来进行标记和分类,以便我们可以更具体地了解自己。但问题是,我们的自我形象是一种幻象吗? 你能读懂以下这句句子吗? “It is siltl unerctian taht wehn the pdnameic wlil be stetled” 相信大多数的人都能轻而易举地阅读这句句子,因为大脑能够协助我们的感知进行强大的模式识别。在很多情况下,大脑令我们看到实际上不存在的图案或模式,并创建了自己的故事。就好像当我在上班的途中碰到一位朋友并向她挥手,但她没有向我作出回应,假如我是一个容易焦虑的人,我可能便会开始反复思考,认为自己上个月传送的讯息惹她生气,对方很有可能想和我绝交。由于我的大脑擅长识别不同的模式,因此我会自动化地尝试寻找自己与这位朋友在相处上是否存在任何模式。事实上,这种模式可能从未存在。我的那位朋友可能只是忙着思考当天早上的会议而没有看到我与她打招呼。结果,这种强大的模式识别有机会让我们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例如焦虑和沮丧。 从许多东方思想学派的角度,「自我」很有可能是一种幻象,或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推论而得出的。人们倾向根据自己的感知和大脑中的模式识别功能来创建自己的图像。譬如,当我们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都对他人友善,便会看到自己的性格模式,把自己视为友善的人。但是,当我们对某个人不友善时,可能会认为自己固定的自我形象受到威胁。结果,我们会因为自己不友善的态度和行为而感到羞耻,甚至严厉地作出自我批判。事实上,这个人可能做了一些事情引起我们反感,如果我们仍然善待他或她,也许是不合理的。另外一个例子是我们倾向依据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来定义自己,好像是我们比别人更聪明和更成功或别人比我们更聪明和更成功。这样的话,我们很大可能陷入一个陷阱,就是不断地与他人进行比较,并持续对自己感到不满。我们被困在自己创造的「自我」中,却看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摆脱这种「自我」的幻象呢? 我们需要学习减少运用自己的思想或对自己的看法来看待自己,尝试把模式识别的倾向视为大脑中的事件,而非事实。透过这种方式,我们所看到的「自我」便不会是固定的。以上述的例子为例,我们需要明白自己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变得友善或不友善。当没有刻板的自我形象,我们将会更灵活地看待自己,从而在生活中创造更多可能性。 实际上,我们绝对有一个「自我」,而且是确实存在的,只是我们可能没有固定的「自我」。在面对疫情和生活中所有不确定的因素下,我们可以运用对自我形象的灵活性来增强心理韧性,为自己创造更多新的机会。

对童年缺乏父母的爱与培育的哀悼

在新上映的漫威电影《尚气》中,其中一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尚气与父亲文武之间的关系。由于尚气在年幼时丧母,因此父亲对他的教养非常严厉和苛刻。尚志的童年毫不典型,而且对父亲的感情也十分复杂。事实上,在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尚志甚至为了拯救母亲的家乡,可能需要杀死自己的父亲。对于那些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足够培育的人来说,他们在成年后的生活遇到各种的困难是很常见的。例如,有些人可能会因为缺乏一个榜样而难以与别人保持丰盛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无法与他人交往。实际上,孩子在童年的时期需要透过父母提供不同种类的培育方式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