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社交圈子中的冷漠可能与发展时期创伤有关

我很多求助人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有些是很成功的专业人士或商人,他们具有足够的社交技巧及能够与其他人相处融洽。有些则是倾向回避与他人接触,甚至完全断绝社交联系。表面上,有社交焦虑的人会倾向在某些社交圈子中疏离自己,亦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作出负面评价。他们倾向认为别人对他们的社交表现寄予很高的期望。他们在社交聚会后常常感到非常疲倦,及后亦需要一段长时间休养。

我与这些求助人进行心理治疗时,很多时发现他们在早年发展时期曾遭受创伤。这些早期的发展创伤可能包括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对求助人身体和情感上的虐待、忽略、或是与患有精神病患的父母之间的依附问题。对于某些于儿童时期曾受到创伤的成人,他们的神经系统会持续处于过度激发的状态。这种持续高水平的唤醒使他们持续感到受威胁,令他们感觉到自己处于危险当中,触发了他们的警惕性和长期焦虑反应。

在大部份经历早年发展时期创伤的成年求助人当中,他们都难以调节自己的情绪。其中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是,在婴儿期时他们的母亲未能回应他们的情感需求。结果,母亲与婴儿未能建立一段以安全为基础的依附关系。只有透过母亲和婴儿之间的紧密而充满关爱的联系,婴儿才能学习调节自己的内在唤醒。一个人有了调节情绪的能力,才能发展社交参与的能力。相反,如果没有调节情绪的能力,曾受早年发展时期创伤的成人会因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威胁而不知所措。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倾向避免参与社交聚会和断绝他们的社交网路。

除此之外,很多经历早年发展时期创伤的求助人亦具有高水平的羞耻感。事实上,他们还可能对自己拥有强烈的憎恨感觉。当一个小孩遭受到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的虐待,他便会持续地陷入两难的局面,对父母又爱又恨。由于小孩完全依赖了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他们对自己对父母产生的愤怒感到恐惧。为了保护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依附关系,孩子把对父母的仇恨和怒气分裂出来。这种生存机制令小孩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应该受到虐待或疏忽照料。结果,经历早年发展时期创伤的成年人都可能有长期羞愧感。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如果不了解他人的生活经历,就不应过早地对他人作出判断。对我们来说,判断我们的某些朋友或同事太过冷漠或疏离是十分容易。但当下一次我们看到某人与一群人疏远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接受他们选择独自一人的自由,并表示同情及理解。就让我们拥抱个人之间的差异,接纳与我们不同的人。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什么是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只是单纯地聊天吗?

尽管寻求心理治疗服务在香港变得愈来愈普遍,仍然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什么是心理治疗。许多人都会对心理治疗有疑问,例如「为什么我需要付款给一位陌生人和他聊天?」;「我与朋友讨论自己的问题又是否达到一样的效果?」;「聊天真的可以治疗我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吗?」;「是不是只有疯狂或脆弱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要解答以上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心理治疗不是什么。

从更广泛的意义理解香港人身份认同的发展

自1997年以来,香港人面对这个城市不同方面的变化。很多人在思考香港人所面对的事情时,都会问我有关身份及其发展的问题。到底什么是身份呢?如何能够概念化一个人在生命中的身份发展?当我们把「香港」称为自己的家乡时,可能会透过份享自己的文化或是以独特的叙事来界定自己是香港人。有些人在面对这个城市中一些可以预见的变化时,可能担心会因此而影响正在处于不同生活阶段的香港人的身份发展。事实上,对于香港人这种特殊身份的改变仍然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如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研究身份发展的概念,便有机会意识到任何身份发展都存在许多个人上的差异。

面对逆境是英雄之旅的一部分

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奇异博士》描绘了一位富有而着名的神经外科医生的「英雄之旅」,这位医生就是傲慢的奇异博士。他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双手受到创伤,令他无法进行手术。在寻求治疗双手的旅途中,他前往卡玛泰姬(Kamar-Taj) 寻求巫师的帮助。经过巫师和古一的培训,奇异博士的双手康复了。奇异博士决心踏上保护地球的旅程。根据美国文学教授Joseph Campbell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这是一段寻求真实自我的旅程,我们能够在生活上做一些比自己更伟大的事情,从而获得内在的满足,感受生活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