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誌

担忧太多其实可能是一种逃避

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往往在进行演讲前会有很多担忧,譬如他会担心自己在演讲期间脑海突然一片空白,或在演讲期间犯下不必要的错误。除此之外,他还担心观众会对他的表现作出负面的回应。尽管他已经为演讲的题目作好充分的准备,但是他仍然非常担心自己在演讲结束时的问答环节无法回答观众所提出的问题。在演讲前的数个小时,他一直反复地思考自己的担忧,亦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而感到苦恼。通常,当他正式进行演讲时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表现得非常优秀。然而,随着时间的过去,他在每次发表演讲前的焦虑情绪变得越来越高。每一次需要为工作发表演讲之前,他都被自己的焦虑和忧虑压得喘不过气。

这位求助人在进行公开演讲前都会经历强烈的焦虑。事实上,他倾向早数个小时前就开始担心即将发生的事件,尝试借此避免在事件发生前体验焦虑,这种对未来的关注让他无法活在当下。如果他在演讲前几个小时没有经历过焦虑,他便无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焦虑。在这个的情况下,由于焦虑的体验被阻拦,他并没有暴露于焦虑中。结果,这样干扰了他处理与预期演讲相关的情绪,无法有效地调节它们。事实上,要减少他在演讲前的焦虑,让他在预期的阶段暴露于逐渐增加的焦虑中是有必要的。对他而言,重要的一点是他需要明白在进行公开演讲前感到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正常和具备适应性的。此外,从长远来看,这位求助人将威胁与发表演讲联系起来,并提前几个小时来担心演讲。

如上述我那位求助人一样,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的人大多倾向于避免体验焦虑。他们可能会尝试透过担忧来分散自己的专注力,但实际上令他们无法因应当下的情况和环境作出具有适应性的反应。与此同时,这限制了他们应对当前环境的行为模式。例如,我的那位求助人在演讲前数个小时开始反复思考自己的担忧,限制了他应对突然更改的日程的能力,亦不知如何处理上司在最后一刻建议更改部分演讲内容的提议。事实上,当一个人在充满忧虑时的情绪阻塞也有机会让人无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情绪讯息,阻碍了他或她从当前环境中获得讯息,难以有效地作出反应。譬如,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反思自己的忧虑,他或她则有机会无法在参与社交活动中获得足够的资讯来与他人建立关系,未能因应情况作出适当的回应。

对于那些患有广泛性焦虑症或社交焦虑症的人来说,当他们对某件事情(如进行公开演讲)感到焦虑时,采取接受的态度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对当下焦虑的觉察,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注意自己在预期事情发生的期间内部所有升起的事情。透过静观,一个人能够意识到正在升起的只是念头、情绪和感觉。如果一个人能够以慈悲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经验,那么他或她将更有能力以有效的方法来处理自己各种的情绪。长远而言,这个人在发生事件前的担忧可能会逐渐减少,并能够透过更具适应性的策略来应对不同事件。

如果我们倾向于反复思考自己的担忧,那么定期进行静观练习(如静坐练习或身体扫描)会为我们带来益处。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以开放和好奇的态度练习关注自己内部和外部刺激是很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加以培养对自身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同理心,从长远来看,我们便更有机会减少自己在生活中的忧虑。

和朋友分享!

Explore

更多網誌

更多網誌

当我们试图淡化自己的想法时,我们可能陷入存在危机陷阱的循环

某天,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向我提出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假如我们接受自己的想法并非事实,那么生活还有意义吗?这位求助人的论点是基于他在讨论时所浮现的一个想法:「我需要活在当下,而不去担心自己的未来。」他指出这个想法不时令他感到非常困惑,并反复思考自己是否不应该为未来制定计划。他也难以把自己的想法归入「想法可能无法反映现实」的类别,因为他未能弄清楚这种想法是否正确。当人们习惯思考自己想法的真实性,通常都会陷入这种循环论证。譬如「我们的思想未必反映现实」这句话,实际上也是一种思想,那是真的吗?人们可能会对此感到大惑不解,并认为如果我们的言语不能为生活导航,生活将可能变得毫无意义。

如何从抑郁中的反刍思考中走出来并作出行动?

当亲密的人正在经历抑郁情绪时,很多人都会觉得他们难以要求对方停止反复思考。很常见的是,一个感到抑郁的人无论如何努力,他或她都无法摆脱那些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无助的想法。例如,我的其中一位求助人患上抑郁症,在被上司解僱后,他不停重复思考他人对他的评价。此外,他的抑郁亦令他疏远了家人和朋友。结果,他没有渠道分享自己的想法,也没有机会对他的想法进行有效的客观评价。他认为自己被困于当前的生活中,拒绝从事任何有意义的活动。另外,他缺乏动力寻找新的工作,并因为失业而觉得自己前路茫茫。事实上,他对于持续反复思考自身不足和觉得自己毫无价值等主观想法而苦恼。尽管他知道这些思想只会带来负面效果,但是他仍然无法阻止自己这样做。他感到非常迷失或对生活失去掌控感。为什么患上抑郁症的人无法阻止自己反复思考?

如何在职场上建立界线?

不少我的求助人告诉我,他们正在生活中面临巨大的压力,其中一个压力源是被解僱的威胁。鑑于全球经济中很多无法预测的因素,不同企业都开始更加着重控制成本并重组公司架构。有见及此,部分我的求助人因为裁员和公司重组的原因需要面对工作量显着增加的问题,当中一位女士曾告诉我,她被要求承担三个员工的工作量。她相信如果她拒绝这样做,很大机会成为被解僱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她无法与上司设立健康的界线。最近,我的这位求助人屡次求职失败,并对于被困在当前的工作中感到非常无助。她如何才能在职场上订立更健康的界线,以便应对因应工作量增加所带来的巨大压力?